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建斌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着國內主要經濟指標的明顯改善,順週期板塊逐漸成為市場焦點之一。進入2021年,這一板塊依然熱度不減,尤其是細分的化工賽道,備受關注。
受訪公募人士表示,進入2021年,化工行業景氣度有望得到提升,更看好其中細分行業龍頭的投資機會。
化工行業景氣度上行可期
數據顯示,化工(申萬)指數於1月7日盤中達到3890.09點,創下自2015年以來的新高。截至1月8日收盤,相較於2020年2月4日2380.05點的盤中低點,漲幅已超60%。
創金合信工業週期基金經理李遊表示,相較於有色金屬、鋼鐵、採掘等其他順週期板塊,化工板塊的很多細分領域具備較大成本差異和產品差異,競爭格局和集中度都較好,龍頭公司能夠通過內生成長性穿越週期,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
華寶基金化工行業研究員楊奇認為,兼具週期和成長的屬性,可能是化工相較一般週期性行業的最大特點。化工子行業眾多,供需各不相同,每年總會有一些景氣度改善帶來的週期性機會。化工是中游的材料行業,會受益於下游成長型賽道的需求爆發,也是誕生成長股的沃土。
平安基金表示,看好今年的化工行業景氣度。從成本角度看,化工行業與原油價格相關度大,目前原油價格中樞震盪提升。從需求角度看,今年疫情逐步緩解後,全球經濟復甦,可以帶來對於大宗化學品的需求提升。從庫存週期的角度看,去年化工行業都還處於去庫存的階段,隨着海外和國內的需求提升,化工行業逐漸步入補庫存的階段。
“雖然海外疫情沒有明顯好轉,但因疫苗已取得較大進展,市場對於海外經濟復甦的預期更樂觀。國內化工行業的很多產品如MDI、鈦白粉和玻纖都大量出口,所以化工行業更受益於海外經濟復甦。”李遊表示。
李遊認為,目前油價也處於底部區間,隨着需求好轉以及OPEC+維持減產,預計油價2021年會繼續上漲。油價上漲以及需求恢復會帶動多數化工品價格上漲,2021年化工行業景氣度上行可期。
楊奇表示,疫情控制下全球需求復甦,海外供給收縮,疊加油價上行,化工行業景氣度向好。
目前,不少化工行業龍頭的估值從歷史水平上看已處於高位,但李遊認為,化工行業龍頭公司未來2-3年業績增長的確定性非常強,很多龍頭公司過去2-3年資本開支明顯增加,而且歷史來看龍頭公司的ROE普遍較高,有理由相信未來2-3年產能釋放能夠帶來可觀的業績增長。“中長期來看,週期龍頭公司的週期性在減弱,成長性在增強,以化工龍頭公司為代表的一些週期龍頭公司的估值會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楊奇表示,目前化工板塊整體估值在中位數以上,很多一線龍頭都已創出新高,預計未來化工估值可能仍然會呈現分化格局,需要自下而上優選競爭優勢明顯、成長確定性高的優質龍頭。
細分行業龍頭更被看好
在順週期板塊持續爆發的背景下,多家基金公司此前紛紛上報細分化工產業ETF。證監會網站信息顯示,去年12月7日,國泰基金上報了國泰中證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富國基金上報了富國中證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華寶基金上報了華寶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
對此,李遊分析,化工行業很多上市公司市值較大,細分板塊很多而且差異化很大,即便是在行業景氣度整體不好的情況下也能找到許多投資機會,所以化工ETF能夠容納較多的資金並具備不錯的投資機會。
對於看好的化工行業細分領域,李遊認為隨着化工行業2021年景氣度向上,行業具備階段性的板塊機會。更加看好受益海外疫情復甦的出口型以及長期競爭力非常強的一些龍頭公司。重點看好的細分領域包括MDI、鈦白粉、化纖、玻纖等行業。
“MDI和鈦白粉出口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明顯好轉,化纖雖然直接出口比例不大,但化纖的下游紡織行業出口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步回暖,玻纖行業國內庫存明顯低於正常水平,隨着海外需求逐步回升,價格有進一步上行動力。”李遊進一步説道。
平安基金表示,基於化工行業三高屬性(環保壁壘、園區壁壘、資金技術密集),在龍頭綜合優勢明顯,持續擴產,行業集中度提升背景下,看好細分行業龍頭的投資機會,強者恆強邏輯持續。看好內需增長的MDI、鈦白粉、農藥等行業,新材料中的半導體材料、OLED材料、環保材料等,其中的優質龍頭仍有較大的投資價值。
楊奇表示,週期維度看好油氣、化纖、農化產業鏈,同時符合產業趨勢和政策方向的新興行業,大概率也會湧現投資機會。
而對於今年化工板塊投資方面的主要潛在風險,李遊表示,主要風險是海外疫情惡化超出預期,並導致原油和石化產品需求和價格大幅下跌。一般由於需求下滑導致的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的過程中,原油的下游化工產品價格會下跌得更快,導致化工產品和原材料之間的價差收窄,從而導致單位盈利下滑,同時油價下跌也會造成化工上市公司原材料跌價損失。
平安基金認為,化工板塊的投資風險,需注意當前對復甦一致性預期較強,中間出現疫情反覆會有比較大的波動。另外地產鏈的趕工節奏逐步減弱,國內出口需求向下拐頭,都是有可能出現的超預期風險,全球的輸入型通脹可能使得中間製造環節利潤受損。
楊奇認為,潛在風險方面主要是需求和估值,具體對應來看一是復甦的強度和節奏是否會低於預期,二是是否會因為流動性超預期收緊出現系統性下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