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文 / 零度

出品 / 節點財經

2021年已接近尾聲,機構也開始頻繁調研之旅,佈局明年行情。而作為智能汽配硬件龍頭的德賽西威也開啓了頻被調研的模式。

德賽西威在公佈三季報以後: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3.03億元,同比增長46.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91億元,同比增長54.36%,便迎來包括申萬宏源證券、前海開源基金、高瓴投資、美銀證券、中信證券、摩根士丹利、天弘基金、華夏基金、中金公司在內的百餘家國內外著名公募及私募基金、投資基金、券商機構的調研。

十二月以來又先後披露了多次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參與機構再次涉及中信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南方基金、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上投摩根等知名機構。從調研的人氣上不難看出德賽西威備受機構關注。

那麼德賽西威何許司也?為何這麼受機構關注?

德賽西威成立於1986年,前身是有飛利浦汽車音響、香港金山、惠州市工業發展總公司(德賽集團前身)成立的中歐電子工業有限公司。2010年德賽集團成功收購外方70%股份,公司更名為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性質由中外合資轉為內資,實際控制人為惠州市國資。2020年又開始進行了分立重組,分立重組後,實際控制人不變,但非國資股東的表決權提升了,有利於德賽西威後續的股權激勵計劃,煥發創新活力。

成立35年來,德賽西威一直專注於汽車電子,緊跟時代變化不斷調整公司戰略,得以長足發展,在外資控股階段,通過與飛利浦、曼內斯曼、西門子的合作,使得德賽西威的經營管理體系、研發能力、產品生產體系等核心競爭力始於高起點,從一開始便對接國際一流生產商,這為德賽西威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後國資注入,更是緊跟時代潮流,開啓了飛躍的新篇章。

經過多次對組織架構、戰略部署的深化升級,現將公司產品聚焦於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網聯服務三大業務羣,提供以人為本、萬物互聯、智能高效的整體出行方案。

簡單來看,德賽西威似乎是時代潮流上的好公司,那麼最直接、最真實、反映在股價上的,市場對德賽西威的認可度及期待如何呢?

從德賽西威2017年12月上市至今的歷史走勢(周k線)來看,總體上,德賽西威大幅跑贏了大盤,從2017-12-29的23.93的開盤價至2021-12-08的134.4的上午收盤價,增長4.6倍左右,同期大盤指數深證成指從11102.16的開盤價升至14925.47的上午收盤價,漲幅不到百分之35%;分階段來看,德賽西威的主升浪從2020年4月份才真正開始,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裏便從29.11漲至141.13的最高點,股價翻了將近5倍。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從德賽西威市盈率(TTM)走勢圖來看,德賽西威的估值低點在2018年10月左右,估值高點在今年一月份左右,達到了最高點144.62,即便現如今回落至106.95,市場對德賽西威的估值水平也已經提升了數倍,足見市場對德賽西威前景的看好,那麼德賽西威是否可以撐得起上百倍的高估值呢?是否在此估值水平上還能更進一步呢?且聽後文分解。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 01 /

賽道如何

要説2021年最火爆的板塊之一,新能源汽車可謂是當仁不讓,雖然近5年新能源汽車從2018年底開始有明顯起色,但真正的主升浪是從2020年年中開始,除了間歇性回調外,一直保持大幅上升。尤其是在今年大盤震盪、許多以往的熱門板塊都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強勢上漲更顯珍貴。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大幅上升並不僅僅是市場的情緒作用,而是有着強政策面、強基本面支撐的。數據顯示在2016年-2020年五年的時間裏,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6年的50.7萬輛增長至2018年的126萬輛,兩年的時間翻了一倍,後逐漸進入退補階段,在2018-2020年間,新能源汽車銷量僅僅增加了10萬輛,其中2019年還出現了下降,但到了2020年,儘管受疫情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依然保持了正增長態勢。

隨即步入2021年,迎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爆發性增長,2021年1月-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便達到256.6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77%。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在08、09年左右尚在0%的階段,到2020年5月單月滲透率才突破10%,我們看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0%走到10%,用了將近13年的時間,而8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超過15%,從10%走到15%,我國只用了三個月。我們知道一旦一個行業的滲透率突破10%,增長將會非常迅猛,滲透率會進一步加速提升,行業可能會迎來爆發性增長,最好的行情可能就是這幾年。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放眼全球,2012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為0.2%,而2020年滲透率達到了4.2%,全球新能源汽車也處在快速發展之中,歐洲的負向約束與補貼政策,激發了新能源汽車在歐洲的爆發。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新能源汽車的投資在中國或更加性感,因這是唯一一箇中國引領世界趨勢的行業,最全的最好的全產業鏈投資標的可能都能在A股尋到,所以這個版塊享受高估值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知道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部署了“三橫三縱”的總體戰略路線,我們説電動車一定會走出來,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電動化的過程,更是趨向未來更便捷更機敏的網聯化、智能化的過程。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增量市場,並不僅僅是對傳統汽車市場的替代,也是因其不僅僅是眼下能源革命的重要一環,在未來可能也是智能革命的重要戰場。想要實現人車機一體化,鏈接多維面板,智能技術未來可能是重中之重,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網聯服務在此充滿想象力。據中信證券行業調研,目前智能座艙領域ASP最高已上漲至5000元以上,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1030億元,2020-2025年間年複合增速18%。

我們可以合理預期,隨着新能源汽車的不斷髮展,未來的技術重心可能逐漸從能源轉化升至智能網聯,當能源替代邏輯逐漸被市場兑現的時候,市場的關注重心可能會更偏向於智能、未來。

德賽西威未來所重點依託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自是不必説,智能汽車的想象空間更是極為廣闊。行業的大貝塔篤定了,下一步我們來看德賽西威是否有跑贏行業的阿爾法?

/ 02 /

公司如何

2.1 研發升級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技術驅動的,在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過程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也依然是技術趨勢。比起已經實現的收入,未來收入增長的持續性是更需我們關注的問題,而深入科技領域,未來收入增長的核心點仍然是技術創新。故而我們先來看看德賽西威在技術方面的佈局。

德賽西威保持着對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的高度重視,1992年成立技術研發中心,在新加坡、歐洲、中國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地也有研發分部。現有研發人員佔公司總人數40.69%,擁有超過800項專利,參與近30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建設。公司以開放兼容的態度進行技術合作,與英偉達、恩智浦、瑞薩、德州儀器、英飛凌等長期密切合作;與Momenta、紐勱、Ficha等在智能駕駛領域進行合作;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和湖南大學等進行產學研合作。

在科技領域,技術是日新月異的,當下再先進的技術也幾乎做不到技術守恆,故而對研發的持續投入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在一定層面上為技術升級奠定了基礎。縱向來看,德賽西威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總額是持續提升的。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橫向來看,與有汽車電子、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相關概念的A股公司來看,德賽西威近三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比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每年均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長,足見其對研發的重視度更高。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特別的,德賽西威在分立重組後,釋放了更多股權激勵計劃實施的可能,有利於新的創新型人才加盟。為進一步調動員工積極性、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公司,2021年11月26日,公司完成股權激勵授予,包含激勵對象855人,佔公司2020年底總員工數的20%,覆蓋績優管理人員以及績優技術及專業骨幹,且不包含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亦不包含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東及其親屬,凸顯了其管理的優越性及對技術人才的重視度。

2.2戰略升級

這個世界你追我趕,尤其是技術驅動的科技領域,我們似乎永遠無法準確的估測出下一個引領世界潮流的技術是什麼,下一個產業變革趨勢是什麼,所以跟上時代的腳步、迅速進行戰略迭代也是當今企業必須的生存法則。在對德賽西威的研究中,很慶幸的我們發現,德賽西威的戰略在不斷升級中,在此過程中對業務產品的認知也逐漸清晰。

回顧德賽西威17~20年的年報,在2017年年報中德賽西威對主要業務的描述為“公司主要業務為汽車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空調控制器、駕駛信息顯示系統等......”我們看到2017年公司的戰略佈局還沒涉及到智能。

到了2018年,公司戰略已經開始向智能化轉變。“基於現有的車載信息系統、車載娛樂系統、駕駛信息顯示系統、空調控制器等產品,不斷推進傳統產品向智能駕駛艙的方向升級,同時開拓智能駕駛、車聯網等相關聯的新產品線,實現提供以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和車聯網三大業務羣為基礎......”

2019年,公司對主要業務的表述則刪去了2018年的前半段,”聚焦於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業務羣,提供以人為本、萬物互聯、智能高效的整體出行方案,以智能汽車為中心點,參與構建未來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大生態圈。”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圖片來源:2020年德賽西威年報

我們看到德賽西威通過三年的戰略進化,完成了從傳統汽車電子至智能汽車電子的戰略演進,2020年繼續這一戰略,雖然從2019年德賽西威戰略便明確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業務羣,但對主營業務分類按這三項展開是從今年中報才開始的,可見今年將之進一步落地。今年中報顯示智能座艙營業收入33.38億元,佔比81.75%;智能駕駛營業收入為5.71億元,佔比13.98%;網聯服務及其他營業收入為1.74億元,佔比4.26%。發展態勢良好。

2.3成長性

前文已經對德賽西威的成長性做了定性分析,故而我們來看看德賽西威的財務狀況如何?

從德賽西威歷年營業收入可以看出,近八年來德賽西威基本保持了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但在2018~2019年遭遇了下滑,後隨着新能源汽車迎來新的格局、戰略調整的進一步深化,2020年扭轉了營收增長率,並且未來一兩年的預期也維持較快增速。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從淨利潤來看,也可看出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及戰略升級,從2020年起,德賽西威淨利潤增長可能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從營收與淨利走勢上,我們似乎也能看到2020年業績的增速是基於2019年的低基數的基礎上,相比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增長,這一增速似乎也不能滿足投資者預期。未來是否可以延續預期高增長率,也猶未可知。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就最新的Q3業績而言。德賽西威今年三季報顯示公司Q3表現大幅優於行業,公司的大客户一汽大眾、長城、吉利Q3銷量分別同比下降45%/12%/23%,環比分別下降28%/12%/10%。而德賽西威依託新項目量產,公司營收表現優於汽車行業。淨利潤方面,前三季度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4.8億元,同比增長110%,Q3受原材料上漲影響至毛利率下降,疊加銷售費用和信用減值損失環比增加,淨利率環比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

2.4上下游

德賽西威作為傳統TIER1廠商,其品控能力、技術優勢處於C端的非技術出身的我們可能並不能感受得很真切,但我們可從其上下游企業探得一二。

德賽西威深度捆綁英偉達,是英偉達在全球合作的5家Tier1之一,精準卡位L3+賽道,預期可分享到市場紅利,IPU03量產裝車小鵬P7後,預計基於2022年量產的英偉達Orin芯片的IPU04平台產品將在理想新車型上上量。

代客泊車產品即將在多家主流車廠客户的新車型上配套量產,基於全面技術優勢、融合高低速場景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已獲得項目定點,可實現L4級別功能的高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IPU04已獲多個項目定點。

公司客户羣體主要包括歐美系車廠、日系車廠和國內自主品牌車廠,並與眾多主流車企形成穩定的合作關係。公司智能駕駛產品獲得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一汽紅旗、吉利汽車、奇瑞汽車、廣汽乘用車等客户的新項目訂單,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大屏化座艙產品、數字化儀表等座艙產品獲得一汽豐田、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廣汽乘用車、奇瑞汽車、比亞迪等主流車企的新項目訂單。網聯服務業務座艙安全管家獲得主流日系車廠定點,藍鯨OS4.0、智能進入軟件套件等產品獲得前裝量產訂單。可見德賽西威的產品及技術是經過了市場檢驗的。

/ 03 /

市場擔心什麼

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知道了賽道是好賽道,公司是好公司,那麼買入德賽西威是不是就沒有風險了呢?情況也並非全然如此。

首先,好公司也需要合理的估值,我們看到德賽西威現如今的市盈率(TTM)已經過百,在汽車行業中估值排名已經相當靠前,在前10%左右,均勝電子的市盈率為34.31,長城汽車的市盈率為67.34。根據中信證券11-18日的研報表述“我們預計公司2021-2023年EPS為1.42/1.87/2.43元,採用分部估值,分別給予座艙與ADAS471億元與244億元目標市值,整體對應714億元目標市值,對應目標價130元,維持“買入”評級。”而德賽西威12-8的收盤價已經達到133.8,是否公司的估值需要等一等業績了呢?

除了前文提到的業績增速或存在低基數“水分”外,德賽西威未來將面臨最大的挑戰還是競爭格局的不確定性。

智能化賽道或強敵環繞,主要競爭者來自三股勢力,第一類是傳統車企;第二類是IT出身的選手,比如華為;第三類是造車新勢力,比如百度、小米等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先發優勢致力於造車的互聯網巨頭。這三股勢力對德賽西威的智能佈局的影響都是不容小覷的。但各股勢力的訴求也有所不同,出發點與落地也有所差距。

好在在智能汽車的極度複雜性的作用下,各廠商間的合作意向似乎也大於競爭。也出現了諸如華為+長安,高通+長城,Mobileye+蔚來,小鵬+德賽西威+英偉達,理想+德賽西威+英偉達,百度+吉利,蘋果+現代這樣那樣的組合,那麼最終誰能跑出來,誰能跑得快,誰能最終被市場接受,變數猶存。

關於市場最為擔心的參與者華為,華為的入局是否會對行業產生碾壓式的結果,德賽西威在年中電話會議上似乎給出了一定的答案”華為加入,會有一部分的競爭,但是我們在4月份也有籤一個合作協議,如果往遠一點來看,華為這種體量,華為做Tier 1車廠開發去定製並不合適,還是做整車比較合適”。

此外,市場對德賽西威的擔憂也包含行業受到缺芯潮的衝擊,受此影響,下游廠商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據業內多位半導體分析師分析,目前的芯片短缺問題很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估計整個汽車行業要想完全恢復正常運營,還得等到2023年之後。對此,作為供應商的德賽西威可能也會受到波及。

汽車行業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汪洋大海中乘風破浪,德賽西威的產品力、技術優勢、戰略迭代等核心競爭力也似乎勾勒出其光明前景。投資者的想象力、對未來的憧憬似乎可以將估值一推再推。所以德賽西威的估值似乎還有空間?

但在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行業競爭格局的不確定性、汽車缺芯潮的持續影響下,一百多倍市盈率的德賽西威被高估了嗎?除了可想象以外,似乎也仍需未來可持續增長的業績兑現來燙平估值,對投資者的情緒與夢想聊以慰藉。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203 字。

轉載請註明: 智能汽配硬件龍頭德賽西威:百倍估值之上還有空間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