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建議優化儲能發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納。”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提出這一建議。
長期投身於新能源發展,劉漢元注意到,近年來隨着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持續規模化發展,全面替代化石能源的趨勢已日益明顯,其在電源側的滲透率逐步提升,需要電力系統同步提升實時平衡與調峯能力,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納。“我國相比部分歐美國家,電力系統以燃煤火電、徑流式水電為主,調峯能力與響應速率均存在劣勢。儲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增強電力系統供應安全性、靈活性和綜合效率的重要環節,是支撐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之一。”
劉漢元指出,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側配備儲能系統,雖然從理論上有助於平抑波動,但此種發展模式存在一些問題,“譬如站端小容量的儲能系統相比大容量集中儲能,其投資建設的成本較高、充放電效率較低,從而推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建設成本與電力價格;因電網系統的運行方式與局部消納能力是實時變化的,在電站建設時,統一按一定比例配置分散式儲能設施,相比在電網側集中配置儲能,先天存在無法靈活調整、整體利用率偏低的缺陷;電站與電站之間不平衡出力是此消彼長的常態,在電網系統內可自然形成類似‘蓄水池’的緩衝調節能力,在站端強制配置儲能系統,存在着巨大的資源浪費。”
為此,他提出建議:不強制要求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配置儲能系統,以提高儲能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支持發展系統側集中式儲能系統,將抽水蓄能電站、儲能基地納入電力發展規劃與統一調度範圍,通過招投標等市場化方式確定項目業主;加快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引導鼓勵儲能以獨立輔助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參與市場交易,發展儲能市場化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