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進一步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財經

  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是潛力最大的內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離不開提高居民消費的意願和能力。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消費市場。近年來,市場消費規模一直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0萬億元,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但當前仍然存在諸多制約居民消費潛力釋放的堵點和難點。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一方面,我國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以及人均消費水平還不高,消費潛力未完全釋放;另一方面,相對於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有效供給不足,消費的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從消費水平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偏低。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為6萬億美元,人均商品消費規模約為0.4萬美元,而同期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大約為6.23萬億美元,人均商品消費規模為1.9萬美元,我國人均商品消費水平約為美國的五分之一。

  “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總體上與收入水平相匹配。”趙萍表示,儘管近年來我國居民人均收入增長基本保持與GDP增長同步,居民收入水平呈現持續穩步增長的態勢,但在初次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佔比仍然偏低,而消費增長的根本動力來自於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對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更加突出民生導向,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從根本上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

  “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提出了明確的改革舉措,包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羣體要素收入”等。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近日撰文表示,在內需市場中,中高收入人羣的消費潛力增長空間有限,中低收入人羣消費潛力有着更大的增長空間。“盤活要素的存量和市場需求的存量,讓中低收入人羣有更多收入、更強意願、更廣泛的選擇進行消費提升和升級,既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需要。”萬喆説。

  從消費供給看,擴大內需、提升居民消費意願的一大難點,在於現有供給不能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要。當前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新的升級階段,人們更加註重追求高品質生活,消費需求日趨服務化、多元化和個性化。但同時,供給不適應需求升級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衣食住行等領域的高品質產品供給還不充分,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標準體系建設仍然滯後,家政、養老、早教、醫療等服務都有很大的提質增效空間。

  趙萍認為,在優化供給方面,尤其要注重提升國有品牌競爭力。目前滿足中高端消費的本土品牌競爭力還不夠強,應該加快自主品牌建設,鼓勵企業守正創新,推動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不斷湧現,更好地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潛力,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高品質要求。

  針對優質服務消費欠缺、消費環境有待改善的問題,“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發展服務消費,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通過調整現有供給結構、提高服務質量,解決供給同需求錯位問題,從供給側打開消費需求空間,培育新增長點,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作為有着14億人口、9億勞動力、超4億中等收入羣體的大國,立足國內需求,着力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持續做好消費這篇大文章,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這也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推動經濟穩步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