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07733
“舉全省之力打好這場硬仗”,浙江再度開啓工業經濟的躍遷之路。
眼下,廣東、山東、浙江以及江蘇等多個省份都已經發布關於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十四五”規劃,明確要穩定提升製造業比重,實現從製造大省到製造強省。其中,浙江明確要加快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比重“由2020年的32.7%提高至33.3%左右”。
量化目標驅動下,升級路徑也逐步明晰。11月2日,浙江省進一步印發《新一輪製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以下簡稱“方案”),公佈了截至目前浙江最嚴工業用地保護制度。
方案首次確立工業用地紅線——支持地方實施工業用地控制線管理,控制線內盤活騰出存量工業用地必須全部用於工業發展。這對於“七山一水兩分田”的浙江來説,做強工業的信號極為明顯。
製造業是強省之基,亦是實現“共同富裕”之本。對於肩負碳中和與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浙江來説,打造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已經時不我待,而如何成功實現真正意義上製造業的“騰籠換鳥”至關重要。
紅線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36235
一塊約50畝的建設用地,如果用於房地產開發,地方政府大約能拿到10-20億元的“土地財政收入”;如果作為承載製造業的“工業用地”,土地出讓金可能僅為5000萬元。
但對於浙江來説,這顯然是一道不需要太多糾結的選擇題。
浙江從製造業起步,製造業是強省之基,也是浙江實現共同富裕的“壓艙石”。如今,浙江提出製造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穩定在1/3左右,首先就要確保用於製造業發展的土地資源供給。
但不同於其他經濟大省,受地理條件影響,浙江土地資源寶貴,工業用地素來緊張——
此前的一項統計顯示,2017年,浙江全省單位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集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個,折算每家企業的最大發展空間僅為384.5畝,自2013年以來持續排名全國末位,僅為上海的75.7%、廣東的72%、江蘇的60.8%、山東的40.3%。
再加上近些年城市化進程加快,不少老工業園區,尤其是中心城區的工業園區順勢“退二進三”,本就緊缺的工業用地,一度面臨下滑的挑戰。為了確保工業用地,浙江曾多次明確工業用地出讓比例。
去年3月,浙江出台《關於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2020-2025年,工業大市大縣每年出讓土地總量中工業用地比例不低於30%,確保工業用地總量穩中有升;省級及以上開發區、高新區等存量工業用地總量不下降。”
成效也相當明顯。數據顯示,2020年浙江全省出讓國有建設用地24.3萬畝,其中工礦倉儲用地(主要是工業用地)出讓面積達12.7萬畝,佔到了總出讓面積的52.2%。而全省房地產用地的總出讓面積是10萬畝,遠低於工礦倉儲用地。
而在此輪發布的方案中,浙江重申“工業用地比例不低於30%”,且首次給全省工業用地劃紅線,提出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確保工業用地規模———“支持地方實施工業用地控制線管理,控制線內盤活騰出存量工業用地必須全部用於工業發展,確需改變用途的,應‘改一補一’,確保佔補平衡。”
此外,還將取土地出讓收入的0.5%以上作為“騰籠換鳥”專項經費,用於盤活工業用地、企業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產業園區配套設施等。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終身教授曾剛告訴城叔:“‘騰籠換鳥’通俗的説法就是土地資源二次開發,很多沿海地區都已經開啓。從以前土地資源比較豐富,到後來比較緊缺,這成為保證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方式之一,浙江此舉也是規律使然。”
升級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288173
事實上,自2017年起,浙江已經連續四年舉行製造業改造提升推進會,其中三次都是黨政“一把手”出席,對製造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今年8月末,浙江省新一輪製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推進大會上,時任浙江省省長鄭柵潔再次指出————
“製造業強則經濟興、百姓富,無論經濟社會發展到哪個階段,都要始終保持推動製造業提質擴量增效的戰略定力。實施新一輪製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是實現提質擴量增效的關鍵一招,必須舉全省之力打好這場硬仗。”
據瞭解,此次方案也是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的進一步延續,“新一輪製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中的“新”就體現出這個含義。共同富裕以及雙碳目標下,其理念和內涵都進一步提升。
一方面,“3060”雙碳目標下,工業是減碳的主戰場,這也被形容為要求製造業“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另一方面,浙江獲批全國首個共同富裕示範區,要求“2035年基本實現共同富裕”。
“浙江是共同富裕示範區,共同富裕不是讓富的人變窮,而是要讓收入偏低的人更加富有。這就要求當地企業更高端,一個是保證地區經濟增長和財税收入,另一個是提高從業者的收入。”曾剛認為,“騰籠換鳥”也能給當地帶來新的局面和發展機會。
這絕非易事,新使命之外,舊壓力依然持續存在。據《浙江日報》報道,當下,浙江製造業增加值率比發達國家低15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低10個百分點;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難以突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是廣東的1.3倍,單位GDP碳排放是發達國家的2倍以上……
總而言之,生產效率不高、創新驅動不足、新興產業支撐不足、單位能耗高等依然是浙江不得不跨過去的坎,亦是過去十餘年間浙江與廣東、江蘇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隨着近年來“騰籠換鳥”的推進,這些方面也正迎來變化:
此次方案提出,通過3年攻堅,全省規上工業畝均税收達到37萬元,畝均增加值達到180萬元,規上製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3萬元/人,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0.4%以上;全省淘汰落後產能企業5000家,整治提升10000家,騰出低效工業用地100平方公里,騰出用能400萬噸標準煤,減少碳排放800萬噸等。
競爭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127407
此前全國31個省份三季報出爐,排在第4位的浙江省與第三的山東省GDP差距再度拉大——浙江省實現GDP52853億元,山東省實現GDP60439.2億元,二者的差距從去年同期的6360億元升至7586億元。
同為製造業大省,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性作用顯著,兩地間的差距從工業增加值上也能夠反映出來。前三季度,浙江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為14578億元,同期山東為19775.9億元。
與浙江一致,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也是山東當下最為緊迫的任務。根據其此前發佈的《山東省“十四五”製造強省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山東將基本建成製造強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力爭達到28%以上。
實際上,浙江的製造業優勢不少。2020年,浙江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2.62%;國民營企業500強、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全國第一,國家重點先進製造業集羣培育數全國第二。
從創新機制上來説,浙江的創新飛地也成效顯著。浙江在上海設立創新飛地接近40家,解決了“大科學裝置、高端人才向大城市集中,生產又向着金華這種小城市轉移的空間割裂的矛盾”。
“騰籠換鳥”對浙江是難得的機遇,也是不小的挑戰。曾剛對城叔表示,我們現在講的高質量發展或者“騰籠換鳥”,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要綠色生態,一個是要有技術支撐。浙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旗幟,對生態的要求高於其他地方,要從以前的工業生產的低成本戰略轉化為綠色戰略並不容易。此外,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浙江如何解決技術支撐的問題,實現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轉變,也要面臨很多挑戰。
浙江的工業化從低門檻的家庭工業、輕小工業起步,以民營企業為主,低散亂的特點比較突出。在曾剛看來,“民間潛在的文化資源、智力資源,包括民營企業家資源都帶有比較分散的性質,怎麼樣把比較分散的社會資本、技術需求組織起來,這是要重點考慮的方面。”
他強調,浙商的商業模式很好,但是能否真正把它變成知識生產、知識轉化和知識應用的優勢,這是下一步“騰籠換鳥”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