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後金融危機時期大不同!大摩:未來一年這四大擔憂將主宰市場

財聯社(上海,編輯 瀟湘)訊,你還能回憶起十年前“後金融危機”時期資本市場的處境是怎麼樣的嗎?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跨資產策略師Andrew Sheets用了四點來概述:財政緊縮、低投資、消費者去槓桿化,以及央行先發制人遏制通脹風險——中國央行、歐洲央行和美聯儲在2010年、2011年和2015年的加息,都是為了將通脹扼殺在萌芽狀態的早期積極舉措。

然而在眼下,“後新冠疫情”時期的市場處境,卻已經與當年大為不同:財政政策正處於歷史性的擴張狀態;美國、歐洲和中國的消費者狀況良好,儲蓄水平達到創紀錄高位;同時,人們正處於一個“熾熱的資本支出週期”中,公共和私人部門投資均在增加。全球實際利率仍接近歷史低點。正如大摩另一位策略師Chetan Ahya在本月稍早前所指出的那樣,財政寬鬆、低息貸款、強勁消費和更多投資,正成為眼下全球經濟的四大引擎。

Sheets表示,同樣出現明顯差異的,還有央行的貨幣政策應對。儘管同樣面對強勁的經濟增長,但眼下各國央行要顯得更為“冷麪應對”——對美聯儲來説,其關注的是依然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以及最近承諾的平均通脹目標;對歐洲央行而言,其意識到長期以來的通脹仍低於預期,並對2011年的加息動盪記憶猶新;而在中國方面,決策層在收緊貨幣政策方面也採取了更為漸進的方式。

簡而言之,眼下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踩油門多而踩剎車少”的時期,這意味着經濟面臨的風險情況也大為不同。過去10年,經濟面臨的風險往往傾向於下行,懸念在於央行會想出什麼樣的新寬鬆形式來應對,而現在的問題是,增長勢頭仍是向好的。因而,Sheets認為,主導金融市場未來6-12個月的主要“擔憂”,或許將是以下四點:

經濟復甦會引發通脹嗎?

這會導致央行政策轉變嗎?

這會產生利潤和税收壓力嗎?

良好的增長已經體現到資產定價上了嗎?

Sheets指出,如果這些就是未來6-12個月市場的主要“擔憂”,那麼對不同地區的影響料將並不均衡。對於美股股市和信貸市場以及新興市場領域而言,這些擔憂將成為首要和中心問題。但對歐洲(和日本)來説,估值過高、高通脹、鷹派政策轉變或新企業税等威脅,都似乎要遙遠得多。Sheets認為這將對歐洲市場有利。

此外,更熱的週期也可能意味着更短的週期,以及異常快的常態化形勢,這種情況將不利於信貸。隨着增長復甦和企業專注於生存,這一資產類別在週期初期和後衰退時期表現突出。但隨着復甦升温,額外的經濟增長並不意味着從企業債中能獲得任何額外的收入。在跨資產類別的預測中,大摩預計未來12個月信貸相對於其他資產將表現不佳,信貸風險溢價看起來很高。

最後,Sheets表示,上述預測也引出了一個更為重要的結構性問題。考慮到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資本支出以及消費趨勢的預期與上一個十年的預期大為不同,這是否意味着經濟有望擺脱後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長期停滯?這可能引發一場越來越重要的辯論。

Sheets稱,目前人們對此的看法就如同時晴時雨的倫敦天氣,好壞參半分歧嚴重。一些人預期經濟會迅速恢復到危機前的狀況,另一些人則持相反看法。Sheets指出,“無論如何,隨着經濟增長和通脹加劇,我們預計今年夏天將更加棘手,而圍繞這些更大問題的辯論也將持續,人們或許需要習慣‘大太陽底下下大雨’的日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3 字。

轉載請註明: 與後金融危機時期大不同!大摩:未來一年這四大擔憂將主宰市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