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甫一上市股價就一飛沖天的疫苗概念股康華生物(300841,SZ),另一邊則是浮浮沉沉,業績一度低迷的老牌鞋業上市公司奧康國際(603001,SH),孰優孰劣似乎不言而喻。
有人或許不知道,兩家公司有着共同的實控人——王振滔。康華生物的成功,給王振滔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和迅速提升的財富,但對沉浸鞋業四十餘年的王振滔來説,奧康已不僅是事業,更是他的責任。
8月8日,在奧康國際32週年慶期間,王振滔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直言,自己花了16年培育康華生物,是印證了當初的判斷和堅持,但花了32年精力的奧康國際,依然是永遠的“大兒子”。
此次,奧康國際也發佈了新戰略計劃,公開數字化、產品、人才、品牌形象等多項戰略。“這個大兒子長大了,生活太平穩,有了惰性,我們發佈新戰略做改變,為的是引進‘鯰魚效應’再次激發內部的活力。”王振滔説。
8月8日,王振濤接受採訪。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沈溦 攝
疫情後市場更有不確定性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中國零售行業帶來了幾乎是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作為其中鞋業市場的一員,奧康國際顯然也深受寒冬之苦。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4.39億元,同比下滑40.3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5.47萬元,同比下滑96.77%。
伴隨着國內疫情形勢好轉,行業陣痛正在逐步消退,但市場的不確定性似乎也在增加。8月8日,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李玉中在演講中表示,後疫情時代中,創新是企業發展持續煥發活力的核心動能,企業間應加強交流溝通,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對於中國鞋業的未來,不僅要順應市場發展的新需求、新動向和新趨勢,還要加強資源整合,塑造鞋業發展的新市場、新窗口和新動能。
王振滔則對記者表示,事實上,在後疫情時代,企業的壓力可能更大。“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停工停產做好保障,加上一些減税減費的政策,對於我們來説至少是確定的”,而疫情後的壓力,王振滔認為來自三方面:首先是復工不能復能,海外疫情的持續,市場需求的改變,導致了競爭壓力的增加;其次,偶發性的疫情也給企業運營帶來不確定性;第三點則來自疫情對企業營銷模式的重構。對第三點,王振滔進一步分析道:“疫情結束,我們發現整個營銷模式有了大的改變,網絡電商甚至成了傳統渠道,例如拼多多、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開始分流更大的客流。”
鑑於此,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奧康要進行戰略重構,打造“產品型”、“平台型”、“生態型”新奧康,以用户為中心,重構人、貨、場,挖掘新價值,打造新產品,發現新渠道。
其中,“產品”作為“一號工程”,奧康對外宣佈跨界聯名迪斯尼全球超級IP“漫威”英雄,現場還發布“鋼鐵俠”、“蜘蛛俠”、“黑豹”、“復聯”拉桿箱等多款聯名產品。
之前和年輕人對話時,對方向王振滔説:奧康的產品“爸爸媽媽很喜歡穿”。這話讓他欣慰但也很難受,更讓他下定了追求年輕化的決心。近年來,奧康也愈發注重時尚化、年輕化的產品設計,為了更貼合年輕消費者的需求,除與“漫威”跨界聯名外,此前還聯袂《時尚大師》節目故宮大秀、與人民日報締造“國潮”,攜手“精靈寶可夢”童趣迴歸,打破“次元壁”,與年輕站在一起。
“如今市場已經從品牌主權時代進入到了的消費主權時代,未來零售業將會進入以產品品質和用户體驗為核心的時代。”王振滔表示,“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功能性需求將會是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領先半步就能步步領先,誰能精準洞悉,就能更好地搶佔市場先機”。
億元求賢為“大兒子”注活力
2020年對於王振滔來説無疑又是收穫的一年,堅持投資16年後,狂犬疫苗龍頭股康華生物上市後股價暴漲不停,截至8月7日收盤時,公司市值達到438億元。
對此,王振滔向記者直言,康華生物的成功,印證了當初自己判斷的正確。“投資這麼多年,對於疫苗領域雖然説不上專家,但也略懂一二。康華生物的大事我來定,日常經營則他們(管理團隊)自己來。”王振滔説,他未來的工作重心仍會放在奧康的“涅槃”上。
對於奧康國際,王振滔表示,近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在鞋業領域,奧康確實有些沒有跟上腳步,而這也是他這次主持公司新戰略的原因。在他看來,投資者是用腳投票的,康華生物的產品做得好,業務前景被看好,股票自然也就搶着要,同樣的奧康國際首先要把產品業務做好,投資者自然也就看好,公司的市值就高。
8月8日,奧康國際發佈“百萬年薪,億元激勵”全球精英求賢令。據介紹,本次納賢活動,奧康將重金聘請新零售運營中心總監、鞋業研究院院長、用户研究中心總監、男/女鞋首席設計師、數據運營中心總架構師等中高層重要管理崗位。
“人才工程將是奧康實現戰略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們最大的可增值資源。因此,我們真誠地面向全球廣發‘英雄令’,真切希望栽下梧桐樹,引得金凰來。”
對於引才的計劃,王振滔不僅注重時局也注重時機。“疫情影響下,全球範圍內零售行業關店、破產的案例時有發生,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一定是企業不好,也是時局所致,那對於我們來説,挖掘先進的職業經理人團隊為我所用,正是最好的時機。”王振滔説道。
對於這個“大兒子”,王振滔告訴記者,這次的引才計劃也是對內部的激勵,整個團隊一起奮鬥多年,忠誠度、個人品德等等都沒話説,但也是因為經歷了太多年,讓團隊產生了惰性。“幾個分管的經理都是從這個工廠調到那個工廠,生產經營人才濟濟,但企業的天花板卻始終沒有打破,也是時候放入一些‘鯰魚’,讓他們加把勁。”王振滔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