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外企開始後悔?越南建廠“吃盡苦頭”,如今想回中國
旅行真正的美妙之處在於,世界在你出發的那一剎那,突然充滿了懸念。
在改革開放的70年裏,中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當初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第一大國,“中國奇蹟”、“中國速度”等詞彙,伴隨着中國發展不斷湧現,這深刻反映了中國發展的速度之快。
多年來,不少外國企業被中國經濟所吸引,同時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相對廉價的勞動力,為不少外企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在中國的幾年間不少外企賺的個金缽滿體。然而,近幾年事情卻有了很大轉變,不少外企稱日子不再好過,不少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不斷下跌,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關閉工廠,解散員工,就連一些名聲響噹噹的大品牌也未能逃過厄運。
去年的10月份,三星在中國最後一家手機制造工廠正是關閉,關閉的原因很簡單,主要來自中國國內競爭對手實力太強,同行業的競爭太強,實在是難以為繼下去。在我看來,不斷有外企離開中國的原因並不難猜,現如今國內勞動力素質不斷提升,所對應的勞動報酬也就有所上升,再加上中國市場競爭很激烈,需要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無力,長此以往公司根本賺不到什麼錢。
那這些外企離開中國後,又到哪兒去了?據瞭解,多數外企將新工廠放置在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單拿勞動力價格而言,這些國家就勝過我們,可謂是真正的勞動力低廉。雖説越南工廠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工序,大部分的加工還需要委託中國完成,也就是説這些搬離中國的外企,需要先找中國的加工廠完成大部分零件的加工,最後再次運回越南,讓越南員工進行最後的組裝,如此一來這其中的成本提高了不止一倍。
除此之外,外企要承擔的不只是成本加高,這些製作完成的各類物品,在越南的銷量並不高,最要的消費渠道還得是出口國外。眾所周知,越南的港口吞吐量,以及交通運輸行業實力一般,毫不客氣地説與中國相比差距很大,世界吞吐量前十的港口,中國就佔了6個,再加上出色的陸路交通、航空運輸都不遜色於發達國家,在運輸時間上有很大保證。
話又説回來,外企離開中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近幾年中國大陸房價暴漲、物價飛漲、税收增高,導致了人工成本是印度的3倍多,越南的4倍多,這些原因促使很多外企壓力很大,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他們在中國可以獲得的利益也是很可觀的,對於一些新進的外資企業,會有一定的優惠政策,也難怪他們在轉了一圈之後,還是後悔離開了中國,越南建廠“吃盡苦頭”,如今想回中國。
最後想説的是,不少外企為了避免各種利益受損,他們轉向東南亞國家。不過他們過於樂觀了,沒有想到東南亞市場與之前相比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你會接受他們再回中國發展嗎?有想法可在下方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時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