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礎設施 更好服務實體

編者按 目前,我國債券市場託管餘額已超百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近期,圍繞債券市場改革開放和規範發展相關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一系列舉措旨在完善體制機制,拓寬了債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推動了債券市場健康發展,並提升了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水平。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債券市場助力經濟發展”系列報道,解讀相關政策,展現進展成效,敬請關注。

為進一步便利債券投資者,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聯合發佈《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20〕第7號)》,同意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以下簡稱互聯互通)。

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進程加速,基礎設施領域互聯互通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毫無疑問,對於中國債券市場來説,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將有助於提升兩市的流動性,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交易便利。同時,企業的融資成本也會得到優化,從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

互聯互通是指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合格投資者通過兩個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連接,買賣兩個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根據公告,人民銀行、證監會將加強監管合作與協調,共同對通過互聯互通開展的債券發行、登記、交易、託管、清算、結算等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此次債市基礎設施的“打通”,標誌着市場互聯互通邁出了又一實質性步伐。據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債市互聯互通具體可分為交易前台連接和登記結算後台連接兩個部分。交易前台連接指的是外匯交易中心與滬深證券交易所交易平台建立高效系統連接,提供交易服務。登記結算後台連接指的是中央結算公司、上清所和中國結算兩兩互相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户,建立高效系統連接,支持合格投資者實現“一點接入”交易結算。

“目前,債市互聯互通已經從‘軟件’統一逐步走向‘硬件’統一。”上述負責人表示,“軟件”統一指的是制度規則逐步統一,“硬件”統一指的是此次債市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債券市場主要包括銀行間債市、交易所債市。其中,銀行間市場是債市主力,債券餘額一般佔比80%以上。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債券市場長期存在市場分割問題,導致債券市場定價效率不高。“兩個不同的債券市場,交易機制、參與主體不一樣,不同市場的債券又不可能相互流通,導致同樣的債券在兩個市場會出現不同的價格,不利於債券市場效率的提高。”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説。

業內人士認為,兩大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了投資和交易的便利性,將極大地便利投資者參與兩個市場的債券交易,實現跨市場交易,從而進一步推進中國債券市場融合統一。

為何要在此時推動債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有利於切實便利債券跨市場發行與交易,促進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形成統一市場和統一價格,為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宏觀調控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也有利於提升我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和效率,推動構建以客户為中心、適度競爭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商業銀行作為國內金融系統中資產規模最大的金融中介,在國內貨幣政策調控中扮演着極為重要的傳導角色。兩個市場互聯互通後,銀行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或者以直接開户方式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協議交易,這將有利於提升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

“銀行在負債端接收到貨幣政策制定者的價格型調控信號之後,會優先將這種信號輸送到銀行間市場的同業券種、國債等。一些非銀行間市場交易的企業債或資產支持品種更多則是隨着預期和標的資產價格變化而變化,兩個市場互聯互通,有助於銀行將價格調控信號直接輸送到更加廣泛的市場邊界,從而提升貨幣政策執行的邊際效果。”唐建偉説。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末,我國債券市場託管餘額達109.4萬億元,居世界第二。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劉暮菡認為,逐漸統一的債券市場或進一步豐富市場參與主體,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債市相關中介機構競爭或加劇,證券、評級等機構的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高。

劉暮菡表示,對投資者來説,債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減少交易、結算等方面的各項成本,提高交易、清算等環節的便利性,提高投資效率。對於債券發行人來説,融資成本或有所降低。競爭加劇或帶來債券發行成本的壓降,加之互聯互通提高了債券定價效率,預計發行人融資成本將會降低。

“後續將有更多企業通過債券融資來豐富其融資渠道,在互聯互通等各種政策紅利釋放下,綜合融資成本或進一步降低,債市將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劉暮菡説。(姚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0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通基礎設施 更好服務實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