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為王”的券商頻繁補血,牛市氛圍下同行積極認購,究竟作何盤算?
記者丨馬曉甜
政策放鬆和市場回暖背景下,券商“補血”熱情高漲。
近期,包括西南證券、第一創業、中原證券、海通證券等定增相繼落地,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券商披露的最終獲配名單中,出現了不少同行,特別是頭部券商的身影。
今年以來,不少券商通過定增、配股等方式擴大資本金規模。
據界面新聞梳理,年內山西證券、天風證券、國海證券、招商證券等有計劃或已完成配股,浙商證券、中信建投、南京證券等定增也在路上,截至目前,券商再融資方案金額已超過千億,已超過去年全年融資方案水平。
7月21日,第一創業宣佈完成定增,實際募集資金41.37億元,主要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債務。
7月23日,西南證券定增落地,合計募資49億元,募資全部用於增加對子公司的投入,擴展證券投資業務和信用交易業務規模,增加信息系統建設、風控等基礎性投入,加強網點和渠道建設,增加資產管理等其他業務投入等。
7月31日和8月6日,中原證券、海通證券披露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前者最終募得36.45億元,後者則實際募集資金淨額198.49億元。
萬聯證券分析師張譯從認為,目前證券行業仍在向重資產轉型、與海外和其他金融行業實力弱小,而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需要匹配實力更強、水平更高的證券行業,尤其目前加槓桿仍然受限背景下,券商進行股權融資、擴張資本規模的需求更為迫切,2019年末行業淨資產較2018年末提升6.88%至2.02萬億,2020年一季度繼續提升至2.09萬億,券商通過IPO、再融資、發行次級債等手段補充淨資本的腳步明顯提速。
方正證券高級分析師左欣然也表示,未來資本實力的提升能夠幫助券商抓取市場改革紅利及應對海外競爭,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她分析稱,國內券商已進入費率競爭深水區,純粹的通道類業務靠利潤率支撐的模式難以維繫,利潤率不斷降低,未來國內券商的競爭力將更多體現在資金調配效率、資產定價、產品創設、 做市能力、交易能力上,資本類業務將成為行業提升 ROE 的重要手段,當前淨資本為核心的監管背景下,資本實力是券商發展資本中介、 FICC、衍生品等創新業務、增強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之一,同時充足的資本也能為券商提供抵禦風險的能力。
張譯從指出,考慮到創業板註冊制加快推進,再融資新規影響持續、券商次級債新規允許公開發行、融資成本下行等多項因素,短期看預計下半年券商融資腳步依舊保持較高速度,中長期通過擴充資本提高基礎競爭力,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 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將是整個行業的未來數年的中長期目標。
從最終的發行結果來看,第一創業、中原證券都獲得了同行的“加持”。
具體來看,第一創業此次定增發行對象分別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京國瑞國企改革發展基金(有限合夥)、中信證券、唐天樹、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9名定增對象中,出現了5家券商,合計獲配股數約1.75億股。
而在中原證券定增股票最終獲配名單中,除了高毅資等知名私募機構外,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等頭部券商也赫然在列,5家合計出資金額11.95億元,佔此次定增募資總額的32.8%。其中,中金公司獲配數量最多,為9129.51萬股,獲配金額近4.3億元。
有投行人士在接受界面新聞時指出,券商定增受到同行“青睞”,主要還是出於財務投資考慮,並不具有戰略意義。
“畢竟是牛市氛圍嘛。”他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進入 7 月份,券商板塊迎來大幅上漲,帶動上證指數月中突破 3400 點。東方證券分析師唐子佩分析認為,短期來看,業績預期提升與估值提升是券商板塊持續上漲的主要支撐因素。
但也有業內人士猜測,這些定增行為或也會是券業併購的先兆。(相關稿件:首創證券低調股權騰挪,北京國資系合計持股超九成,會是券業合併前兆?)
7月17日,證監會相關部門已向各派出機構發佈通知,鼓勵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做好組織管理創新工作。通知的重點之一,就是解決同業競爭問題,鼓勵有條件的行業機構實施市場化併購重組。
唐子佩表示,在證監會推動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大背景下,行業分化加劇,強者愈強,同時頭部券商合併及金融混業的大趨勢將加速頭部集中化趨勢。
招商證券鄭積沙團隊也指出,資本市場改革加速的大背景毋庸置疑,頻繁落地和消息面連續刺激強化證券行業長期發展邏輯,“深改”的政策紅利進入高潮期。行業基本面支撐強,上半年資本市場活力綻放,證券行業的景氣度無論是大趨勢加速向好還是微觀同比/環比均顯著改善,基本面對估值有支撐作用。估值抬升有空間,牛市預期和板塊輪動背景下,併購預期將一定程度助推券商估值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