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金融穩定委再發聲 這次關注這件事兒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財經

  5月27日晚,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佈了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內容涉及資本市場、中小銀行、非標認定、信用評級、金融開放等多個領域。

  根據國務院金融委統一部署,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委成員單位,將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原則,於近期推出這些金融改革措施。

  “改革11條”新在何處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介紹,“改革11條”涉及內容較廣,主要包括商業銀行和中小銀行改革;加強資本市場改革,打通資本市場板塊;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加強對金融機構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和投資者權益保護等四個方面。

  根據統計,11條舉措中,第一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十條提及的舉措此前已經進入徵求意見階段,或曾被公開提及。

  比如,3月6日,證監會就《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公開徵求意見;4月9日,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公開徵求意見;5月初,有關部門已制定《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

  這一次集中發佈,“改革11條”具有一些新特徵,更是一套組合拳。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發現,這11條舉措基本都是圍繞小微企業展開。政策以矩陣的形式出現,意在重申:金融要核心聚焦於服務中小微企業。

  中小微企業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現有約2000萬個小微企業法人,佔市場法人主體的90%以上。與此同時,佔全國企業總數90%的中小企業貢獻了80%的就業、70%的技術創新、60%的GDP和50%的税收。這意味着解決好中小微企業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六穩”和“六保”中最重要的民生和就業問題。

  11條改革措施傳遞出了不少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新訊號。第一條舉措就與商業銀行改革有關,這是中小企業融資的痛點。

  當下,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供應有98.7%來自銀行貸款,但中小企業相比於大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管理粗放、財務制度不健全、市場競爭力弱,如果完全按照市場化運營,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旨在更好地發揮監管激勵和引導作用,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質效。值得注意的是,該辦法提出將考核小型微型企業首貸户服務情況。

  需要發揮作用的還有政府,這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難點。出台《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行業績效評價指引》就是要更好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的作用。

  其他的改革措施大多與股權融資相關,這是中小企業融資的焦點。魯政委提到,原來提到企業融資,大多數人會從要錢人的角度考慮,如何提供融資便利,降低融資成本,但在資本市場,也要考慮投資者的利益保護,這樣才會有市場的信心和穩定。因此,《加強金融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意見》專門提到加大對金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過罰相當。

  以政策確定性對沖不確定性

  發佈11條金融改革措施的金融委,也透露出一些不尋常的信號。這半年來,金融委的開會頻率急劇增高。

  1月4日,金融委召開了今年的第一次會議,這也是2017年11月金融委成立以來的第十四次會議。而到了5月4日,第二十八次會議召開。短短4個月間,開了15次會,相當於金融委成立後前兩年的會議總數。

  金融委工作節奏加快,聚焦的還是中小微企業。4月7日的第二十六次會議,部署的是引導信貸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工作;僅僅一週後的第二十七次會議,又重提了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實。

  背後的原因,金融委第二十八次會議內容裏的一句話做了解釋:

  “加快工作節奏,加強政策的針對性,以‘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創工具’的政策確定性,對沖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

  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確實給企業運行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面向6422家企業做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86.46%的企業受到疫情影響較大,只有9.41%的企業比較樂觀,認為可以實現盈利。

  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性,對中小微企業的關注貫穿於各類政策文件和會議之中。4月份公佈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意見明確提到,要增加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近日出台的完善經濟體制的意見中,中小企業被四次強調,內容從資金支持到發展、制度,涵蓋方方面面。

  隱含在這些重磅文件和講話當中的還有另一個一組一以貫之的關鍵詞——改革與開放。

  10個月之前,金融委出台過一個關於金融業的11條舉措,主題詞就是擴大對外開放。

  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改革和開放相互聯繫,加大開放能夠促進國內的改革,改革全面落地能夠進一步提升金融市場的效率及穩健性,從而增強外商外資對中國金融市場的信心,有利於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改革與開放。

  開放與改革遙相呼應,這不僅是金融業的方向,也是中國行進的座標。(總枱央視記者 王雷)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