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採取裁員、關店等積極措施,翠華控股在2020財年還是由盈轉虧,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3.17億港元。
一家主營茶餐廳業務的企業,緣何1年時間變化這麼大?
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自去年6月開始的香港當地社會活動,以及2019年第四季度末的疫情因素影響,導致入境旅客及外出用膳的市民人數急劇下跌。
最近幾年,港式餐飲上市企業的經營狀況都不太樂觀,消費選擇的多元化、對年輕消費羣體吸引力不足等,都是直接誘因。
從2019財年(止於2019年3月31日)開始,翠華控股(01314.HK)的業績就已急轉直下。該財年實現收入17.87億港元、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溢利474.10萬港元,同比分別下降2.88%和94.17%。
彼時,公司回應稱,收入下行是受市場環境影響,雖然該財年毛利率保持在72%以上的水平,但淨利率已由2018財年的4.39%跌至2019財年的0.26%。
一家餐飲企業辛辛苦苦幹了1年,淨利率0.26%是什麼概念?相當於獲得100元收入,除去各種成本開支,淨賺不到3毛錢。
這樣的盈利水平,遠低於太興集團(06811.HK)2019財年淨利率2.37%,甚至不如大家樂集團(00341.HK)2020財年淨利率0.93%。
這種經營頹勢在2020財年沒能止住。
翠華控股實現收入13.82億港元,同比下滑22.7%,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溢利-3.17億港元,為上市以來首度虧損。且毛利率較上財年下降約2個百分點,淨利率為-23.14%。
2020財年,公司採取相對保守的經營策略。在該財年裏,公司開設新店13家,7家位於香港,5家位於中國內地,1家在新加坡。同年,公司在香港關閉9家餐廳、中國內地關閉4家餐廳。當年淨增門店數量為0,餐廳總數量仍為83家。
此外,公司僱員數量發生重大變化,截至2019年3月底,公司僱員尚有4227人,1年之後,公司的僱員人數已壓縮至3029人。
關店和裁員的自救措施,最終沒能讓公司擺脱業績下行趨勢。
在2020財年,香港和中國內地兩大市場經營狀況已非常不堪:香港市場收入8.77億港元,中國內地市場收入4.88億港元,同比分別下降24.2%和20.4%。兩大市場收入雙雙下滑超過20%,為公司上市以來首現。
斑馬消費注意到,中國內地市場收入的下滑,在2019財年就已出現。在該財年,中國內地市場收入同比下滑1.76%。
中國內地市場一直被翠華控股視作重要市場之一。
2009年,公司在上海開設內地首家門店,2012年,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募資,其中2.78億港元投入內地市場,佔比募資總額的35%,顯示出對內地市場的重視。
2012年進入武漢,隨後在深圳、杭州等地開設門店。
翠華控股打了雞血般北上開店,中國內地市場門店數量從2012年上市前的2家增至如今36家(止於2020年3月31日)。
為什麼大舉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公司在上市時披露的中國內地消費水平可窺一斑。
2012年,翠華控股在內地餐廳每張賬單平均消費金額為190元,香港地區為74元,兩地客單價懸殊兩倍之多。
不過,中國內地市場門店數量的增長,並沒有給公司收入帶來相匹配的增速。
公司除了2013財年收入增速達到42.39%,此後7個財年收入增速逐年下降,2016財年至2020財年,公司收入增速均在10%之內;2018財年和2020財年兩度出現負增長。自2018財年至今,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已連續3個財年為負值。
與此同時,香港市場的經營狀況也並不樂觀。
香港市場收入從2016財年的13.09億港元降至2020財年的8.77億港元,已4年連續下滑。
面對這種經營狀況,公司管理層似乎難有對策,此前還提出要做好“廿一堂”等6個副線品牌, 2020財報裏隻字未提。
隨着公司元老何庭枝、張汝桃陸續退出,公司人事大換血,創始人之一李遠康及子女李祉鍵、李倩盈掌握大權,面臨的經營下行趨勢愈發明顯。
翠華控股面臨的不僅僅是財報中頻頻列出的市場競爭激烈、成本增加等等內外因素,也有來自在中國內地市場“水土不服”。
港式餐飲在中國內地餐飲市場裏本屬於小眾業態,翠華控股將香港平民化的餐飲模式搬到內地,升級精緻港式餐飲,遠不能達到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
在這方面,早有前車之鑑,大家樂集團和太興集團很早就深入中國內地開店,大家樂集團撤離華東市場折返廣東,太興集團旗下的太興餐廳則採取區域總部直管,區域總部對轄區內的市場進行佈局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