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楊柳 陳鋒 上海報道
2020進入下半年,市場由陰轉晴,7月開始,A股一反以往疲態,迅猛強勁上攻,成交量連創新高。7月6日-7月10日,兩市成交額保持極高熱度,連續5天突破1.5萬億,10日收盤達到1.62萬億。
此外,北上資金連續6個交易日淨買入,7月以來累計淨買入額達到585.17億元,這一淨買入規模超過2020年以來任何單一月份,並且北上資金連續7個交易日成交買賣總額保持在1000億元以上。
有市場人士注意到,在成交量、成交額的高熱度之下,是否意味着小牛市的出現?
對此,如是金融研究院副總裁張奧平認為,根據目前市場的表現,A股確實有望迎來小牛市,不過短期仍需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國內疫情能否得到徹底控制、以及中美關係的走向,都將對A股市場造成影響。
“隨着信用寬鬆引領經濟復甦,受疫情衝擊的企業盈利狀況逐漸恢復與改善, A股未來走勢將逐漸走強。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講,在我國資本市場長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註冊制的全面推進將助力A股市場進一步繁榮發展。”張奧平表示。
股市經歷過連續幾天的猛攻,稍有遺憾的是,7月10日,滬指下跌1.95%,失守3400點整數關口,收報3383.32點;深成指下跌0.61%,收報13671.24點;創業板指上漲0.75%,收報2778.46點。
滬市成交量大漲,或因政策改革帶來較大行情
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以三大指數為例,自6月29日以來的10個交易日成交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上證指數成交額增幅最高,增幅達139.27%,一改往日不温不火的疲態,實現大幅上漲,而深證成指交易額增幅為115.27%,創業板指則僅有87.16%。
而成交量方面也依然延續相同態勢,以三大指數為例,自6月29日以來的10個交易日成交量均有增長,上證指數交易量從6月29日的2.21億股增長到7月10日的5.56億股,漲幅達152.58%;深證成指交易量從3.27億股增長到6.99億股,增幅113.76%;而創業板指從0.95億股增長到1.68億股,漲幅76.84%。相對比來看,上證指數的交易量增幅遠高於其他。
華夏時報製圖
有市場人士表示,滬市大漲或許與制度創新及監管層的呵護有較大關係。
今年6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將於7月22日對上證綜指編制方案進行重大修訂。上證綜指編制方案調整後,指數樣本中的ST、*ST股票將不在納入指數範疇。同時,上證綜指將把新股計入時間由目前的“上市第11個交易日”調整為“上市1年後”。而又考慮到大市值新股價格穩定所需時間總體短於小市值新股,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滬市前10位的新股將在上市滿3個月後計入。
北京一家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譚富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若是出現大牛市,那麼必是建立在很多垃圾股退市以及大量優質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的基礎上,國家已經做好鋪墊了,讓所有投資者有渠道投資新三板,引入新三板精選層,提高新三板的流動性,為的就是給退市的股票有條後路可走。同時管理層還積極落實了各式各樣的ETF的發行,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屆時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手頭上持有的個股會不會退市,但是和個股相關的ETF不會退市。
“股指成分統計規則改革影響深遠,這樣的事百年難得一遇,我們要打起精神來迎接新的市場!3000或許是修改規則後的新市場的起點。”譚富文認為。
郵儲銀行投行部專家朱微亮向記者表示,本次牛市的形成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財富配置渠道收窄。房住不炒、PTP及理財收益大幅下行、信託產品受到強監管約束,“去槓桿、破剛兑”等觀點深入人心,資金轉向資本市場大勢所趨;二是經濟轉型升級,科技,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相應的創新藥股票、芯片類股票審批提速,為股票市場提供了較好的投資標的;三是通過對接各種國際指數,引入外資進入市場,進一步加強機構投資者對優質公司的定價,讓傳統炒作資金邊緣化,部分淨化了股票市場;四是股市發行和退市機制逐漸完善,完成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新三板精選層連通A股,真正讓高新技術企業快速上市,同時加速ST股票的退市進度,實現股市的優勝劣汰;五是股票質押問題和場外配資問題通過較長時期清理後,得到基本的遏制。
“總體來講,制度創新和監管層的呵護,給股市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朱微亮認為。
而市場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職業投資者董翔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疫情後較好的經濟復甦和較為充裕的流動性,以及較低的估值,是A股這輪起來的基本條件。政策上的提振也有一定催化作用,但對長期而言不是最重要的。
“之前也有過在外部摩擦導致的悲觀預期下,A股在政策提振下的一輪猛漲,但隨後基本上全部收回。A股對政策敏感的特質意味着波動不會降低,但隨着經濟穩健增長,無風險利率降低,居民財富配置更多從房地產向股市切換,A股長期的慢牛越來越值得期待。”董翔坦率地説。
而政策改革能否形成較大的行情?高級經濟研究員程宇向記者解釋道,從根本上講,還是要看政策改革能否解決資本市場資產收益率的問題。如果政策改革能夠提升上市公司的資產收益率,那麼就會對資本市場的長期向好發展形成根本性的支撐。
如今A股是何“牛”?
“高潮之下,牛市真的來了嗎?”這是近幾日投資者詢問最多、最想確定的問題。
朱微亮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市場對牛市和熊市並沒有一個非常一致的標準,但大體上以上穿半年線作為牛市的標誌。顯然,目前股市處於牛市的判斷應該沒有問題。
程宇也認為,成交量的放大,在技術層面上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形成技術性牛市,成為一個短期的小牛市應該還是可以的。
同時,券商機構對於牛市已至的猜測更為大膽肯定。
西南證券指出,目前,促成牛市的三大條件要素已經出現。一是流動性保持寬鬆格局,市場資金充裕。二是公司業績出現向上拐點,未來不斷改善。三是具有標誌性事件的催化劑。當前,前兩大條件已經具備,並且已經被市場認知一段時間了,而第三大條件隨着巨型券商合併、銀行獲得券商牌照這一中國資本市場標誌性事件,也在逐漸成型。
國泰君安表示,當前,A股最重要的特徵便是低估值補漲。展望後市,靜待A股達到3500點。
一片叫好聲之下,也有券商表示先維穩為上。興業證券提醒投資者,市場風格再平衡之下,繼續把握核心資產,不建議投資者盲目追高。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備的經濟和工業體系,未來會在更多的領域、產業鏈及產業鏈環節上,誕生優質的“核心資產”。
事實上,也有業內人士對於“牛市”到來並非全部贊同。
在程宇看來,如果從宏觀的角度去看現在的A股市場,是上市公司的收益率下降和資產價格上升同時出現的情況。那麼這種趨勢如果得不到改善,也就意味着股票的價格上漲,得不到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支撐,基本面和價格的背離會越來越嚴重。
程宇認為,隨着資金從債券市場流入股市。債券市場的收益率不斷上升,如果這種趨勢不斷持續下去,那就意味着債券的收益率與股票的收益率會更快的會合並出現反超。那麼這將構成股市價格下跌的重要因素。因此就目前A股市場的情況來看,A股不具備長期牛市的充分必要條件。
銀河證券也指出,當前市場仍延續強勢上漲行情,市場情緒提升有望持續帶來增量資金入場,可順應趨勢,但也需要客觀看待潛在的不確定因素。當前市場上漲的基本面支撐仍有待後續印證。調控政策持續發力,資本市場改革舉措推進,但預計不會有強刺激。經濟穩步復甦,但修復節奏趨緩。
“經濟轉型還在路上,外部環境各種干擾較多,股市的發展肯定不會一帆風順。”朱微亮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