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滬指3000點成為了市場多空雙方激烈爭奪的位置。但是,多少年過去了,滬指依舊徘徊於3000點附近,滬指指數十年不漲,成為了A股市場牛短熊長的真實寫照。
滬指十年不漲,且長期徘徊於3000點附近,這與多方面因素有着一定的聯繫性。
其中,股市長期重融資的定位,導致市場的投融資功能持續失衡,在市場持續擴容的背景下,僅有的存量流動性不足以支撐持續擴容的市場資金需求。二十年前,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家數僅有不到1000家,但十年前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卻增加至2000家,到了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卻接近4000家,市場擴容力度有增無減,對每年有限的新增資金來説,實際上資金分配到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資金規模卻持續縮減。面對長期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的市場,資金更願意參與到頭部企業之中,由此形成了市場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馬太效應。
再者,與當初市場的樣本股篩選有着一定的關係。以上證指數為例,它的樣本股是定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全部上市公司股票,其中不僅涵蓋了大盤權重股,績優股,而且還牽涉到一些業績波動較大的股票乃至存在風險問題的股票等。至於深證成指的樣本股設置,則是按照一定標準選出50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股。實際上,從這些年的市場表現分析,深證成指的整體表現強勢於滬市市場,指數表現與樣本股設置有着或多或少的聯繫性。
與此同時,則是離不開當時滬指的編制方法有關。按照當時的編制方法,使用的是總市值加權的方式完成編制。但是,面對這一編制方法,實際上會存在一定的漏洞,即上市公司未必全部完成自由流通,當部分上市公司無法實現自由流通之際,意味着市場指數的表現未必展現出真實的價格波動,指數走勢存在或多或少的誤差。
除此以外,則與不同市場指數之間的權重設置有着一定的聯繫性。例如,在滬市市場之中,以銀行、地產、石油為代表的傳統週期行業佔據一定的權重比值,但縱觀這些年來的市場表現,傳統週期行業的上市公司表現不佳,甚至陷入深度熊市的運行格局。在當前的新經濟環境下,傳統週期行業的發展並未代表着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用以往的模式、過去的產業來衡量市場的真實價值以及發展前景,顯然也是不妥的。與滬市指數相比,深證成指的樣本股牽涉到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且新經濟產業佔據一些比重,在當前經濟加速轉型的背景下,深強滬弱的運行格局也得到進一步強化。
很顯然,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如果還是把兩桶油、大銀行以及其餘傳統週期行業的上市公司權重佔比調得很高,那麼滬市指數已經存在着一定失真的意味。實際上,與傳統週期行業的上市公司表現相比,大消費、醫藥生物以及其餘新經濟領域的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早已走出獨立上漲的行情,並基本上獨立於市場指數的走勢。由此一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若採取以往的指數編制方式,滬市指數已經不能夠真實反映出自身的價值,市場投資者更容易產生誤判的風險。
假如滬指編制方法得到優化,那麼將會對滬指指數產生比較積極的影響。但是,此舉會否改變投資者長期虧損的命運,這恐怕還是不能夠抱有過於樂觀的預期。
即使是海外成熟市場,例如美股道瓊斯、納斯達克指數等,也基本上離不開頭部企業市值持續創新高,但多數上市公司股票加速邊緣化的運行趨勢。雖然在指數的編制上,不同市場指數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化,但歸根到底,市場指數的表現只是一種參考,上市公司股票價格上漲與否,終究還是與它的基本面以及成長能力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性。
在今年特殊的環境下,雖然全球經濟增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在全球流動性寬鬆的預期下,資本還是偏愛於優質資產與稀缺資產的投資。實際上,無論是近期迭創新高的美股上市公司,還是國內市場頻繁遭到外資購買的上市公司來看,都離不開優質資產的身影。確定性的盈利前景以及清晰的商業模式等因素,加上較好的護城河優勢,則是全球資本最看重的因素。但是,與之相比,我們可以發現,從全球市場範圍內,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出現邊緣化的遭遇,市場賺錢難度其實在不斷提升。換言之,即使未來滬指優化編制方法,但市場終究還是市場,依舊是少數人賺錢的投資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