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公佈的消費數據看,消費正持續改善,但消費回暖力度不及預期,結合國內外因素看,下階段面臨消費意願降低、消費支出減少等壓力。業內人士認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宏觀政策應以更大力度積極保就業穩收入促消費。
居民消費改善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張敏表示,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等多項政策促進下,居民消費持續改善,市場銷售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
在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看來,消費回暖力度不及預期。李奇霖表示,當前需求恢復程度明顯不及生產,總體低於市場預期,經濟供過於求的格局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總需求不足仍是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從-7.5%回升到-2.8%,實際增速從-9.1%回升到-3.7%。名義增速回升幅度明顯更小,顯示實物性消費品通縮壓力加大。”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受居民擔憂情緒影響,接觸型聚集型消費復甦較慢,相關行業復產水平仍然偏低。
持續反彈有壓力
結合國內外因素看,下階段消費反彈存在一定壓力。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日前表示,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衝擊和影響還在不斷顯現;國內散發病例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居民消費的信心和服務業的恢復。
李奇霖表示,當前經濟正在復甦,其對居民消費能力的影響後期將會顯現。此外,國內疫情局部升級,也會壓制居民在外餐飲和消費意願。
“疫情對就業的衝擊,導致居民預防性儲蓄率上升,這對消費支出增長是不利的。”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下半年消費復甦總體力度可能較為温和。
中信建投宏觀經濟與固定收益研究團隊首席分析師黃文濤表示,5月汽車社零同比增長3.5%,排除2019年6月“國五轉國六”所導致的異常值,當月汽車消費創下兩年以來最好表現。未來汽車消費進一步走強的空間可能有限,社零修復並增速轉正或主要靠地產系消費的積壓需求釋放和餐飲、石油及製品類消費場景恢復的帶動,但餐飲和交通行業或仍難以快速好轉。年內消費增速有望轉正,但增速中樞可能偏低。
政策力度需加大
業內人士認為,下階段應加大政策力度擴內需、促消費。
孟瑋表示,要大力挖掘釋放內需潛力。重點以高質量的供給來適應、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積極推進家電、汽車等更新置換和回收處理,順勢而為促進消費新業態加快發展、完善提升,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抗疫特別國債的撬動牽引作用,加快推進短板領域建設。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表示,建議從三方面集中力量推進消費領域改革。一是加大對企業直接補貼和轉移支付力度,穩消費;二是重視“新消費”乘數帶動作用,促消費。建議對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等新消費產品加大價格補貼力度,提升居民的當期消費意願,激發產品的更新換代需要;三是通過改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挖掘新消費紅利。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