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就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題: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就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22日就市場較為關心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很快,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五家大型銀行較年初增長34.6%,這是在其他國家都看不到的速度,會不會增加很大風險?

答: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金融必須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

到6月末,全國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7萬億元,同比增速28.4%。上半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94%,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76個百分點。

截至6月30日,普惠型小微貸款的不良餘額為0.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25%,不良率2.99%,較各項貸款不良率高0.88個百分點。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來設定的容忍限度。但經濟完全恢復正常,仍需金融做出更大貢獻。所以近期的金融風險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金融系統感到很有信心的是,目前普惠金融不僅取得量的提升,也獲得質的飛越。通過改革開放、科技賦能和加強管理,普惠金融正逐步實現精準滴灌,信用風險總體上完全可控。

問:上半年,銀保監會聯合五部委下發《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很多地方已着手具體實施,請問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答:上半年,六部委聯合印發了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目前各省市的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之中。監管部門主要是發揮專業指導作用,具體有幾個方面:

一是配合地方政府制定中小銀行深化改革、補充資本和化解風險的實施方案。目前我們的當務之急主要是,配合地方政府摸清風險底數、組織清產核資並據此“一行一策”制定實施方案。二是支持地方政府繼續通過多種市場化途徑引進投資,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實力。三是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強化股權管理,依法清退問題股東。四是堅守市場定位,督導中小銀行切實迴歸本源、專注主業。五是加快廉潔金融文化建設。

問: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淨利潤同比明顯下降,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萬億元,同比下降9.4%,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5.86個百分點。雖然淨利潤有所下降,但行業整體運行平穩,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銀行業淨利潤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持續向實體經濟讓利。今年以來,銀行保險機構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財務重組和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前7個月已向實體經濟讓利8700多億元。二是不良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加大。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1萬億元。同時,按照預期信貸損失的原則要求,計提減值準備1.3萬億元,同比增長34.4%。

根據今年的實際情況,銀行系統計劃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4萬億元左右,比去年增加1.1萬億元。銀行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會進一步增強。

問:最近,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以所謂破壞香港自治為由,宣佈制裁11名中國中央政府部門和香港特區官員,有海外媒體認為可能影響所涉相關金融服務。請問銀保監會對此有什麼看法?

答:美方有關行徑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我們對此堅決反對。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香港的經濟、金融活動由特區政府管轄,任何外國政府無權插手。

長期以來,美國經常濫用所謂“長臂管轄”,利用金融霸權搞所謂“單邊制裁”。美方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對金融機構正常開展業務橫加干涉,不僅缺乏法律效力,也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香港是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涉及到許多國家和企業的經濟利益,各國金融機構,包括美國的許多金融機構,都在香港有業務聯繫和商業存在。美國是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最主要參與者,也是最大受益人,奉勸美國政府不要一意孤行,不要幹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我們始終相信,合作和協商是解決中美經貿、金融問題的唯一正道。

我們堅定支持中資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開展業務,為包括香港公民和企業在內的所有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目前,香港金融市場總體運行平穩,聯繫匯率制度基礎穩固,這也反映出國際市場對香港充滿信心。祖國大陸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強後盾。我們堅信,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但不會削弱和動搖,而且未來還會更加繁榮更加穩固。

問: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銀保監會陸續出台幾十項對外開放措施,請問目前落實進展如何?

答:近年來,銀保監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業對外開放決策部署,2018年以來陸續出台了34條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措施。目前相關法規制度修訂基本完成。外資在華新設機構數量明顯增加,尤其是一批專業化特色機構紛紛落地。

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共批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華設立近100家各類機構。目前還有一些來自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外資機構正在開展市場調研,有的已明確了擴大在華業務的計劃,有的已遞交了開設機構的初步申請。預計在今後一段時期將會有更多外資機構參與到我國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