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6家消費金融公司 資產規模近5000億元 平均不良率高位徘徊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內容涵蓋市場與業務發展、政策與監管環境、普惠金融與社會責任、發展機遇與未來展望等方面,較為全面和深入地反映了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和服務情況。

《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消費金融公司從追求規模擴張向追求高質量發展轉型,整體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截至2019年年末,26家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達4988.07億元,同比增長28.67%;貸款餘額4722.93億元,較上年增長30.5%。

目前,消費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金融科技成為未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驅力。對此,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科技在消費金融市場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消費金融公司應將互聯網消費金融視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深度應用金融科技來促進互聯網貸款發展,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降低營運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擴大業務覆蓋面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客户數突破1.2億人

風險成本承壓

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繼續將客户拓展置於發展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普遍採取了大力拓展新的消費場景的策略,加大自有品牌宣傳力度,通過與頭部互聯網公司、流量平台開展引流合作、聯合放貸等多種方式,實現了服務客户數量的增長。

在過去的一年裏,消費金融公司客户數迅猛增長,突破1.2億人。《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消費金融公司客户數為12727.92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52.29%,客户增長顯著。據統計,高達50%的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的新增客户貸款餘額佔其全部貸款餘額的比重超過了60%,僅有1家公司新增客户帶來的貢獻較少(餘額佔比不足20%)。這説明消費金融公司新客户拓展較快,新客户對業務規模貢獻度較高,消費金融還是一個不斷上升的增量市場。

不過,消費金融公司在貸款餘額及客户數量雙雙快速增長的同時,風險問題也逐步凸顯,引起市場的關注。消費金融公司服務的主要對象為傳統商業銀行無法觸達或未能有效服務的中低收入長尾客羣(優質客羣主要選擇銀行信用卡或銀行消費貸款),風險成本相對較高。

目前來講,多數消費金融公司被認為是風險成本高企的企業。《報告》顯示,針對調查問卷中“哪些因素對公司發展影響較大(限選2項)”問題,在24家參與調查的機構中,多達16家機構選擇了“風控成本高企”(系所有選項中選擇最多的)。

整體上來看,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着較大的風險壓力,行業平均不良率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報告》指出,從風險成本的直接反應指標不良率數據來看,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貸款率為2.63%,略高於信用卡的平均不良水平,較2018年有小幅下降(下降0.11個百分點);從不良率的中位數來看,2019年為2.03%,較2018年有小幅上升(上升0.1個百分點)。不良率的中位數與平均數相差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機構的風險成本的差異,部分機構的風險成本壓力尤甚。

依託金融科技

培育消費金融核心競爭力

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把握科技引領發展理念,持續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研究,並將之運用於精準識別客户、強化流程追蹤、智能化營銷、產品流程改造等日常經營管理之中,客户服務的效率、效能和質量明顯提升,行業“金融+科技”的屬性進一步凸顯。

《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行業多數機構2019年全年研發投入佔比均達到了5%以上,幾乎全數機構實現了智能化營銷和貸後管理以及大數據化的風險控制,部分機構實現了基於區塊鏈的互聯網法院催收等“尖端”應用,少數機構更是實現了金融科技的對外輸出、賦能消費信貸全行業。

對此,中國銀行業協會認為,消費金融公司應根據消費金融的客户分散化和業務小額化的零售金融特點,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現代化信息科學技術,進一步提升消費金融企業的獲客能力、風控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創新消費金融的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深度融合線上線下,進一步推進消費金融的行業變革與模式轉型,形成消費金融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6 字。

轉載請註明: 2019年26家消費金融公司 資產規模近5000億元 平均不良率高位徘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