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指刷新4年多新高 21個月漲幅接近翻倍

6月19日是“期指交割日”,也是傳説中的“6.19魔咒日”,不過當天創業板市場的表現卻讓人眼前一亮。代表創業板核心資產的“創業板指”,以跳空大漲的方式,一舉突破了2月25日創下的2293.46點短期頂部,盤中高見2328.58點,創出了2016年4月以來的新高,最終漲幅高達2.36%,報於2319.45點。

有點意思的是,6月19日剛好是創業板指2018年10月19日見底1184.91點後的第21個月。也就是説,在過去的整整21個月時間裏,創業板指區間漲幅已接近翻倍

通達信統計數據顯示,過去21個月創業板指100家成分股中,有95家成分股不同程度收漲。其中,卓勝微以1409.07%的巨大漲幅傲視羣雄,康龍化成、聖邦股份、億緯鋰能的漲幅分別達到了868.94%、672.70%、639.86%,除此之外區間漲幅大於100%的成分股還有53家之多。當然,區間收跌的股票儘管只有5家,然而表現最差的三聚環保跌幅高達61.76%,另外4家成分股的跌幅29.31%-14.76%不等。

而就整個創業板市場來講,816家股票在過去21個月時間裏,收漲的個股是673只,但漲幅超越了100%的個股僅223只,而跌幅大於50%的股票就佔了14家。由此可見,創業板這波為期21個月的“小牛”行情,背後的分化是比較明顯的。

對於創業板指這波翻倍行情,華龍證券人民大道總經理牛陽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這波行情發端於2018年10月19日,該時間節點恰好是決策層紓困小微民企的起點,恰好那個時候也是5G產業經過醖釀後啓動的時間窗口,因此創業板這波小牛行情的本質是紓困小微民企下的新科技革命行情。”

為什麼創業板這波5G新科技革命行情沒有像4G技術革命那樣系統性普漲,而是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結構性分化局面呢?牛陽表示,“4G技術革命時,國內高新技術產業很多處於剛剛起步階段,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但因在發展新興產業過程中,過度投放流動性使得不少企業打着新興產業的旗號而沒有真正地從事新經濟業務,使得高槓杆引發的債務風險陡然增強。所以從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管理層不斷地降槓桿去槓桿,雖然令不少企業爆雷,但是卻維護了金融領域的安全。同時,貨幣政策相對收緊也使得一度氾濫過剩的新興產業,逐漸走向集約化成熟化,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行業龍頭慢慢浮出水面。前面説到2018年10月19日以來,決策層雖説是紓困小微民企,但本質上是發展5G核心技術,而不是放棄‘優勝劣汰’這一基本原則,相反還加快了‘扶不起的阿斗’出清的進度,如‘面值退市潮’。所以大家看到,創業板這波翻倍行情,用時長達21個月,這個成績即或是放在主板市場牛市或者熊市的強勢階段,其上漲速度都是非常慢的。”

而談到接下來創業板的走向和掘金思路,牛陽指出“先要摸清創業板指與創業板綜強弱規律”。他認為,“創業板指和創業板綜從誕生至今已整整10年了。這10年時間裏: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創業板指強於創業板綜;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創業板綜強於創業板指;2017年10月至今,則始終是創業板指強於創業板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恰恰就是上一段分析的‘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如若我們再結合歷史上滬深主板中小板的成分指數對比綜合指數便會發現,綜合指數強於成分指數一般只出現了牛市中期和熊市第一波反彈階段,大多數時間成分指數是強於綜合指數的。這些技術上盤面上的細節,對投資思路上的啓迪莫過於緊緊把握住行業龍頭,才能在行業繁榮期利潤最大化,行業蕭條期風險最小化。由於這波行情創業板指已經翻倍了,因而接下來掘金就需要更講究策略:一方面,迴避業績處於盈虧邊緣的殼資源股,也要注意規避有業績支撐但股價透支了業績的高估值股;另一方面,多從財報數據中篩選同時滿足‘淨利潤穩定增長25%-50%’‘負債率很低或沒有負債’‘淨資產收益率10%以上’‘主業利潤佔比80%以上’這幾個條件的股票,符合這幾個條件的股票,成為行業龍頭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安全係數相對較高。”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王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5 字。

轉載請註明: 創業板指刷新4年多新高 21個月漲幅接近翻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