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午,一則英特爾暫停向浪潮供貨的消息鋪陳開來。讓人猝不及防的是,這又是美國最近出的一個新清單作祟的結果。
而這次已經數不清是中國企業第幾次被芯片絆倒了,這次還讓一個“大象”栽倒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或許還知道英特爾,至於浪潮,認識的人可就寥寥無幾了。實際上,浪潮是掌握着中國服務器份額第一,世界服務器份額第三的服務器龍頭廠商。而英特爾則是服務器芯片市場的掌舵者。
起初普通大眾可能還對To B市場的兩大巨頭沒有感覺,殊不知這件事的重磅程度不亞於高通斷供華為。
不過,大眾的誤判似乎並沒有妨礙這則消息出圈,甚至暫停斷供帶來的影響還來不及在業內發酵,便已經迅速反應在股市上了,據報道,消息短短髮出一個小時,浪潮的市值就蒸發了60億,並一度跌停。
隨後,英特爾、浪潮就此事紛紛發聲,力求將影響降到最低。
英特爾方面回應稱,“英特爾只是臨時性暫停,並不是斷供。”此外,其還表示,“英特爾需要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對我們的供應鏈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因而不得不臨時性暫停對此客户的供貨。這次臨時性暫停預計兩週以內,屆時我們將恢復對此客户的供貨。”
反觀另一主角浪潮,只短短回覆了幾個字:“目前經營一切正常。”
為什麼是浪潮
此前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防部將包括浪潮集團等在內的20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為“中國軍方擁有、控制或有聯繫”的公司清單。在這個清單中,與浪潮處於同一市場競爭關係的還有華為和中科曙光。
需要指出的是,這份清單並不等同於之前的美國“實體清單”,本身不實行限制,而是為了遵守美國《全國國防授權法案》(NDAA)規定的要求。同時,是基於現有的描述性出口管制表明許可證需求。
換言之,這份清單更多是用來限制美國企業的。因為按照美方最新修改的《出口管理條例》(EAR),某些出口交易需要出口許可證,申領後才可以出口至屬於軍事最終用户、支持軍事最終用户或用於軍事最終用户的實體組織。
不可否認,新規進一步收緊了對半導體生產設備、傳感器等高科技產品的技術出口,美國還宣佈並且在6月29日開始實行大部分新規。
受此影響,英特爾已於6月29日晚間23點59分暫停了向浪潮的供貨,除非遇到以下情況,否則禁令不得恢復:
- 獲得了所需的授權;
- 美國商務部認定浪潮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及/或浪潮集團不受制於該要求;
- 或者Intel認為產品不受制於EAR。
值得一提的,在新的清單之中,華為和中科曙光也曾是英特爾的用户,那麼為何這次偏偏是浪潮受到影響?而説起這個理由,不知浪潮該哭還是該笑。原來,與浪潮不同,華為和中科曙光同時也是美國實體清單上的企業,可以説比浪潮更早嚐到了英特爾的“斷供”之痛。
正因為已經有了準備,所以這次受到的“傷害”沒有浪潮重。中科曙光有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緣於公司去年 6 月已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名單”,目前評估影響有限,“公司正在通過自主研發以及國產替代方式改善自己的供應鏈”。
而華為本身基於ARM架構打造的鯤鵬生態也已經初具規模,所以這次對華為的影響也非常微弱。
另一方面,之所以浪潮會遭受如此重創,與它跟英特爾之間的密切合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