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跨國企業提供廣闊機遇,推動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製造業擴大開放足音鏗鏘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8月28日上午,持續降雨的上海悶熱依舊,臨港產業區兩港西大道南側的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裏一派熱火朝天,工人們正為全年15萬輛整車生產目標全力衝刺。

“通過全力提高產能,當前Model 3車型周產能已超過3000輛。”特斯拉中國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第二款國產車型Model Y項目主體廠房已基本完工,並已進行生產線設備安裝調試,有望明年一季度正式投產。

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作為中國首個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工程創造了全球汽車製造業新紀錄。今年6月,特斯拉在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份額更是攀升至23%。“特斯拉在與上海合作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令人驚歎的‘上海速度’。這得益於中國良好的營商環境,也充分展現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與行動。”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

製造業擴大開放按下加速鍵

上海特斯拉是我國製造業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標誌性項目之一。

截至2017年底,我國一般製造業已全部放開,在製造業31個大類、179箇中類和609個小類中,完全對外資開放的已有22個大類、167箇中類和585個小類,分別佔71%、93.3%和96.1%。

2018年4月10日,我國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面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為放寬汽車行業等製造業外資股比限制按下了加速鍵。

僅僅過了一週,國家發改委便公佈了汽車工業全面開放的時間表——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2018年6月28日,《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發佈,明確2018年放開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取消船舶行業、飛機制造行業外資股比限制。

汽車產業新一輪對外開放加速落子:

——2018年7月1日,汽車整車關税降至15%,汽車零部件關税降至6%。

——2018年7月,特斯拉獨資建廠協議簽訂,總投資達500億元,規劃年產能50萬台。

——2018年10月,華晨寶馬合資股比調整破冰。根據協議,2022年,寶馬在合資企業中的股比將由50%提升至75%。

——2020年5月29日,大眾汽車決定對江淮汽車的母公司江淮集團入股50%,同時到2022年在江淮大眾合資公司增資持股到75%。

“大眾汽車集團歡迎中國汽車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們會進一步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力度,利用好進一步擴大開放帶來的機會。”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説。

跨國企業深耕中國市場

中國製造業擴大開放足音鏗鏘,每一個負面清單條目的取消或放寬都增強着我國製造業對各類資源要素的吸聚力,也激發着跨國企業加大在華投資的熱情。

進入的外資更多了。

5月30日,巴斯夫(廣東)新型一體化項目的首批裝置正式在廣東省湛江市開建,標誌着這一總投資額達100億美元的項目步入土建階段。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其間,外資項目持續落地,1億美元以上外資大項目到資佔比達68%,埃克森美孚、寶馬、豐田等跨國公司不斷加大在華投資。

中外企業合作愈加深入。

從今年7月開始,寶馬集團新下線的BMW車型將搭載同級別首個在線視頻應用程序——車載“西瓜視頻”。

“中國將引領未來出行的發展,寶馬正不斷深化與中國科技企業的合作關係。”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説,寶馬已聯手阿里巴巴在上海建立聯合創新基地,與騰訊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我們將把騰訊小場景與微信車載版引入寶馬車內。”

同處汽車行業,大眾汽車集團也在積極攜手中國企業,探索相關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其中,奧迪與華為在車聯網技術和自動駕駛方面進行了合作,與阿里巴巴共同打造了奧迪connect互聯科技,大眾汽車品牌更是加入了百度Apollo開放平台。

中國在跨國企業全球佈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2019年4月,松下集團決定設立覆蓋中國及東北亞地區的區域性事業公司——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並將總部設在北京。“這是松下百年來第一次將經營決策機構放在日本以外的國家。”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趙炳弟説。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王鵬表示,中國製造業的擴大開放為跨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跨國公司只有在中國成為領軍者,才能成為全球領軍者。”

推動中國品牌做大做強

“製造業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領域,也是市場競爭最充分的領域。改革開放實踐證明,在一定發展基礎上,只有開放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只有開放才能倒逼企業創新,只有開放才能集聚國內外資源。”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進一步擴大開放,有利於中國品牌汽車提高競爭力和研發水平,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不斷提高市場份額。為儘快掌握核心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近10年來,吉利控股集團研發總投入累計超1000億元,共有2萬餘名研發設計人員,專利總數達17677件,並形成了四大全球化基礎模塊架構,持續引領中國品牌汽車技術變革。

加大技術創新、品牌創新、營銷創新力度,一汽集團也取得了突破。8月23日,對標德系豪華品牌的全新中大型豪華轎車紅旗H9正式上市,今年上半年,紅旗品牌累計銷量突破7萬輛,同比增長111%。

特斯拉今年以來火熱的銷售勢頭,給中國品牌新能源車企帶來了壓力,更增添了創新的動力。

上汽乘用車8月正式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榮威“R”,全新設計、更安全高效的電池包技術、超過620公里的純電續駛里程、全新互聯網汽車智能系統、首次嘗試“新零售”合夥人模式……讓榮威“R”品牌首款車型ER6一上市就成為市場熱點。

“擴大開放是提升我國企業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王鵬説,中國企業在國內市場上應對跨國企業的競爭挑戰,與跨國企業同台競技,這有利於提升自身能力和技術水平,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跨國企業提供廣闊機遇,推動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製造業擴大開放足音鏗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