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重磅消息,提出部署金融讓利,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具體舉措包括,進一步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
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部署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企業合理讓利。會議提出,要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此次是國常委首次明確金融讓利實體的目標規模。自去年三季度LPR改革以來,金融讓利消息頻出,而在疫情衝擊下,今年一季度各類金融優惠政策加速落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擴張,利差收窄,此次監管強調“合理讓利”,主要是對前段時間的金融優惠政策做進一步完善。
具體來看,此舉主要是為了完善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和相關機制,確保各項疫情扶持政策與新增金融資金真正惠及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防止資金跑偏和“空轉”,防範金融風險。此外,央行邊際收緊短端流動性和銀保監會整頓結構性存款也有助於降低政策副作用產生的潛在風險。
稍早前,有媒體報道稱,監管擬敦促銀行今年淨利潤增速保持個位數成長,鼓勵銀行壓縮利潤髮放貸款,進一步向實體經濟讓利。監管部門也將鼓勵銀行通過繼續坐實資產質量、充分計提撥備等方式保持利潤的合理成長
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陸家嘴論壇發言指出,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向企業讓利主要包括三塊:一是通過降低利率讓利;二是通過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讓利;三是銀行減少收費讓利。
從銀行業支持企業融資的狀況看,今年至五月末,企業債權融資規模總共140-150萬億,其中包含“金融機構對銀行貸款 社融中信用債 信託貸款 委託貸款 未貼票”;從其他存款性公司對非金融機構的債權來看,銀行表內企業債權共計108-118萬億,其中貸款98-107萬億,債券10-12萬億。
東吳證券的馬祥雲認為,1.5萬億並非對金融系統利潤的直接衝減,理性看待“讓利實體”對銀行利潤的影響,降準及負債成本下行是實際利好。考慮到非銀行金融機構利潤體量相對較小,需要明確1.5萬億讓利目標並非對金融系統利潤的直接衝減,而是主要體現在營業收入中的利息收入、投資收益、中收等環節。資產質量比利差更重要,需要更多關注信用風險,零售銀行基本面仍相對優質。
中信證券18日發佈研報,稱1.5萬億合理讓利的靴子落地,將對應銀行業讓利悲觀情緒的釋放。板塊政策底、業績底、估值底三大底部明確,板塊估值處於0.71X PB(對應2020年)的極低水平,後續銀行股價波動料有限。業績方面,悲觀預期下,銀行業盈利極低個位數負增長,且後續政策有望帶來盈利彈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