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8月14日正式發佈了《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19 年,人民幣國際化再上新台階,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不斷增強,投融資貨幣功能持續深化,儲備貨幣功能逐漸顯現,計價貨幣功能進一步實現突破,人民幣繼續保持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報告》還稱,人民幣國際化是市場驅動下水到渠成的過程。近年來,人民幣跨境使用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今年以來在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貿易、金融及經濟的背景下,人民幣跨境使用仍保持韌性並呈現增長。未來,將繼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堅持市場化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多數據顯示人民幣國際化穩中有進
根據《報告》披露的數據,2019年,人民幣跨境使用逆勢快速增長,全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19.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1%,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人民幣跨境收支總體平衡,淨流入3606 億元。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持有儲備資產的幣種構成中排名第5,市場份額為 1.95%,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SDR籃子時提升了0.88個百分點;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市場份額為4.3%,較2016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據最新統計數據,人民幣在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排第5位,市場份額為1.76%。
《報告》還稱,2019 年,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總體呈現以下特點:一是貿易和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逆勢增長;二是證券投資業務大幅增長,成為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增長的主要力量;三是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不斷優化,先後推出一系列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四是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民幣清算行體系持續拓展,CIPS成為人民幣跨境結算的主渠道;五是雙邊貨幣合作持續深化,不斷消除境外人民幣使用障礙。
“伴隨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顯著提升,貨幣的國際功能不斷拓展和強化,彰顯了新興國際貨幣的市場魅力。整體而言,2019年人民幣國際化穩中有進。”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也表示,《報告》有利於堅定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信心,引導國內外市場主體理性選擇國際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需更大突破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前進成績斐然,不過,業內人士也認為,當前國際經濟金融格局出現重大變化,人民幣國際化再次面臨新的發展契機。鞠建東表示,在當前全球疫情危機蔓延、經濟全球化逆流泛濫、國際金融風險上揚的動盪環境下,人民幣國際化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美國激進的財政刺激和無限制量化寬鬆政策,使得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陷入新困境,國際貨幣格局將被迫進入大調整時代。未來國際貨幣新體系的建設需要中國承擔更多的責任,人民幣的角色將變得越來越重要。鞠建東還説,現在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和我國的GDP佔世界大約16%的份額相比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這種人民幣國際化水平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也對我國經濟、金融體系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因此,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有更大的突破、更快的發展、更高的水平。
《報告》稱,未來,將繼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堅持市場化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一是堅持市場驅動。探索推進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消除境內外限制人民幣使用的障礙,為人民幣與其他主要可兑換貨幣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二是繼續推動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投資境內債券和股票。三是引導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提升人民幣可自由使用水平,促進離岸與在岸市場良性互動、深度整合。四是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做好逆週期調節,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塗永紅建議,要提高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中的使用佔比。人民幣國際化最根本的驅動力是市場主體在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的需求。未來,應繼續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通過電子商務、進博會等平台,鼓勵貿易企業更多使用人民幣;運用產業鏈價值鏈優勢,鞏固並擴大人民幣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的計價結算;逐步消除限制人民幣使用的障礙,不斷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穩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鞠建東也建議,對外匯儲備的資產組合進行優化,改善現有組合中美元儲備佔比過高的問題,首先降低貿易結算中美元份額,而後降低銀行體系的美元化程度,最終降低央行因最後貸款人角色所必須持有的美元儲備。與此同時,對系統性風險保持足夠重視,在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下,保留對資本流動、匯率市場的必要調控手段,以應對不利衝擊、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增強人民幣國際化的可持續性,實現國家和人民財富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