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獐子島迎來了證監會的處罰。
全文2890字,閲讀約需5分鐘
雪球(ID:xueqiujinghua)
端午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因為“扇貝”被市場多次質疑的獐子島迎來了證監會的處罰。
證監會依法對獐子島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5名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罰款,對4名主要責任人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
公司同時公告,公司董事長、總裁吳厚剛,海外貿易業務羣執行總裁勾榮,證券事務代表張霖辭職。獐子島之前是扇貝跑了,這下是高管跑了!
截至6月24日收盤,獐子島股價下跌1.29%報3.06元/股,總市值21.76億元。
證監會藉助北斗衞星找扇貝,
一連串“彌天大謊”被揭開
據介紹,獐子島屬於海洋水產養殖業,蝦夷扇貝庫存難以肉眼觀測、採捕作業海域難以事後追溯,這導致公司的造假手法極為隱蔽。對其查證又涉及對數十米海洋深處數百萬畝海域水產品底播經過、捕撈情況的客觀查證,追溯難度前所未有。
然而,即使再隱蔽的造假手法,也無法逃脱高科技查案的恢恢天網。
此次查辦獐子島案的過程中,證監會藉助了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委託專業機構中科宇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通過獐子島採捕船衞星定位數據,還原了採捕船隻的真實航行軌跡,進而復原了公司真實的採捕海域,最終揭開了獐子島財務造假手段的謎題。
圖上紅色區域代表的是獐子島記錄的捕撈區域,而藍色的區域則是調查人員根據獐子島的採捕船的衞星定位數據還原的獐子島行駛軌跡。可以看出明顯出入,説明獐子島並沒有如實記錄採捕海域。
調查人員還聘請了兩家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分別對衞星定位數據進行作業狀態分析,對捕撈軌跡進行還原並計算面積,三方分別還原出來的捕撈航行軌跡高度一致。
通過對比:2016年,公司實際採捕的海域面積比賬面記錄多出近14萬畝,這意味着實際的成本比賬面上要多出6000萬元人民幣,這6000萬元成本都被獐子島公司隱藏了起來。
調查人員還發現:獐子島在部分海域沒有捕撈的情況下,在2016年底重新進行了底播,根據獐子島成本核算方式,重新底播的區域的庫存資產應作核銷處理,又涉及庫存資產7111萬,需要計入營業外支出視為虧損。
通過這兩種方式,獐子島成功地在2016年實現了所謂的“賬面盈利”,成功摘帽,保住了上市公司地位。到了2017年,獐子島故技重施,再度宣稱扇貝跑路和死亡,藉此消化掉前一年隱藏的成本和虧損,共計約1.3億元。這種乾坤大挪移,把2016年的成本和損失移轉到2017年的做法,是典型的“寅吃卯糧”,操縱財務報表的行為。
夕陽中的獐子島
停產、“轉型”、違規採捕
獐子島鎮由獐子島本島和外三島(褡褳村、小耗村和大耗村)組成。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曾有“黃海明珠”的美譽。背靠島上昔日唯一的集體企業,島民們曾經成為改革開放後“先富起來”的那批人。在獐子島的巔峯時代,這座島上70%的人都在獐子島公司工作。
過去,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面積曾保持高速增長。數據顯示,2006年上市首年,公司已確權的海域使用權為65.63萬畝,其中規劃用於底播增殖的面積為64.89萬畝;2010年,獐子島公司底播蝦夷扇貝投苗面積增長至120餘萬畝;2014年,獐子島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確權底播面積已達約340萬畝;2017年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減少至234 萬畝。
從“跑”到“死”,扇貝存貨異常頻發,“海底銀行”變成了“不毛之地”,獐子島已停止了所有底播蝦夷扇貝的播苗,僅保留小量做實驗用。
據新京報報道,某獐子島公司捕撈船員工表示:“每一艘捕撈船配備的員工減少了,現在5-6人,以前7個人。而且有一部分撈扇貝的人,調動到海螺船,現在以海螺為主了。以前最多一天動用三條裝扇貝的運輸船,現在基本是兩天一趟。公司去年賣了一條運輸船,目前只剩下兩條運輸船了。”
此外,工資也有下降,以船長為例,2014年前,船長一年就能賺11萬元,幾年後的現在收入不升反降,目前只有9萬元左右了。
與此同時,獐子島公司的育苗業務也在“冷水團”事件後急劇萎縮。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獐子島公司相繼成立了育苗一廠、二廠和三廠,員工最多時均有一百多人,而在2014年“冷水團”事件後,逐漸停止了育苗的業務。
2018年1月31日,獐子島公司披露2017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司將2017年業績由預計盈利9000萬元至1.1億元,大幅下調至虧損5.3億元-7.2億元。
獐子島公司表示,公司在進行底播蝦夷扇貝年末存量盤點,發現部分海域的存貨異常,同時,2017年四季度,底播蝦夷扇貝肥滿度下降,境外扇貝產品衝擊國內市場,對公司扇貝類產品的收入、毛利影響較大,底播蝦夷扇貝收入及毛利下滑,部分庫存扇貝類產品出現減值。
而僅僅在3個月前的2017年10月24日,獐子島公司曾披露公告表示,公司對120個調查點位、135萬畝海域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顯示公司底播蝦夷扇貝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
最終,獐子島公司將2018年1月曝出的這起“扇貝大規模存貨異常”事件歸因於:降水減少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下降,養殖規模的大幅擴張更加劇了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異常,造成高温期後的扇貝越來越瘦,品質越來越差,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的扇貝沒有得到恢復,最後誘發死亡。
扇貝的“二次死亡”,很快引起了證監會關注。當年2月9日,證監會對獐子島公司展開立案調查。
據瞭解,證監會當時派遣20餘人的調查組到獐子島鎮進行調查,最終發現獐子島公司通過成本騰挪的手法進行利潤調節。
球友:人在做,天在看,利好北斗概念股
昨日下午消息一出,雪球App上獐子島(SZ002069)的個股頁下就炸開了鍋,球友都在調侃:這真是人在做,“天”在看。“利好北斗衞星概念股”。
據專家介紹,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衞星導航系統,其數據具有很好的時空特徵,民用定位數據的精度在10米以內,能夠記錄漁船位置、航速、航向等。這一系統在調查中的創新性運用,讓獐子島自以為隱蔽的造假手段暴露無遺。
與此同時,也有球友提出“60萬的封頂處罰”有些低,“動用北斗衞星,花了60萬都不止了吧...”
據瞭解,近期監管層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強化對市場中介機構的監管,大幅提高對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快推動證券代表人訴訟機制落地,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
過去一個月,金融委會議多次點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表示要對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機構與個人堅決徹查,嚴肅處理;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在“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表示,證監會近期集中力量查辦了一批市場關注度高、影響惡劣的重大財務造假案件,立案調查了多起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上市企業。2019年以來,證監會已累計對2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對18起典型案件做出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財務造假涉嫌犯罪案件6起。
出重拳、用重典打擊財務造假已成為共識。獐子島涉案違法行為發生時,《證券法》尚未修改,處罰60萬已是法律規定的上限,證監會只能在法定範圍內追責。
新《證券法》於2020年3月1日實施,違法成本已大幅提高,相關主體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最高可處1000萬元罰款。上述人士表示,未來證監會將用足用好新《證券法》賦予的法律手段,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財務欺詐等違法行為。
本文來自於雪球,申請授權請聯繫原出處。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