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財政支柱如今破產重組,明星國企是怎麼倒下的?
2019年,北大方正打破了“校企信仰”;
2020年,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省投”)打破了“國企信仰”;
2020年6月22日,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發佈的一份破產公告,預示着這家負債累累的青海省明星國企,正式進入破產重組的程序。青海省投是自粵海事件後20年來第一家海外債務違約的大型國企。
這個消息來的既在預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預料之中,是因為2019年青海省投資金鍊斷裂、債務逾期,法律訴訟不斷+集中爆發、供應商集體上訪,廣大幹部職工個人收入下降……意料之外是沒想到其來的這麼快,最終都沒能挺過2020年。要知道,這可是當地曾經的明星企業,破產前擁有750多億資產,在2009年還被授予青海省財政支柱企業榮譽,氣派十足的青投大廈,就是對青海省投輝煌歷史的最好見證。沒想到國企的金字招牌也有因為債務蒙塵的一天,這似乎向一個時代隱喻了什麼。
解讀
一、青海省投什麼來頭?
青海省投於1993年經青海省政府批准成立,並於2001年改製為集團公司。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地方國有企業,是資源開發、能源生產和金屬冶煉為一體的管理類企業,主要經營授權的國有資產資本運營,主要產品有電解鋁、煤炭、水電和火電等。很多人誤以為青海省投是一家城投公司,實際上其屬於產業類國有企業,實際控制人是青海省國資委。
二、青海省投不是突然倒下的!
2020年年初,青海省投8.5億美元債違約,掀開債務危機的一角。1月10日,青海省投未能支付到期的3億美元債券利息,構成實質性違約,同時觸發另外兩筆債券的交叉違約條款。債務違約後,標普將青海省投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及優先無抵押債券的債項評級從“CCC-”下調至“D”。
當然了,這個只是結果,而從青海省投近幾年的舉債腳步可以看出,債務危機實際上早有跡象。近年來,青海省投瘋狂舉債,長短期借款和發債規模迅速不斷增長。其債務有高達400多億的短期負債,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82.6%(國企裏面已經算很高了)。而這個對於一個企業來説是最危險的,因為這樣一來,原先就微薄的利潤被融資成本給侵蝕的差不多了,日積月累最終導致危機爆發。在對外融資方面,除了借款和發債,青海省投還通過融資租賃、應收賬款融資、股權融資、股權質押以及信託等各種手段融資。可以説能融到資的方式都用了,青海省投激進的舉債策略,讓其現在只能走上用破產重組來買單的無奈之路。
當然了,激進舉債只是其倒下的原因之一,那麼舉債背後根本性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青海省投80%以上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不能馬上變現的非流動資產,不足以對流動性形成支撐。在過往信貸條件寬鬆的情況下,尚可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維持正常運營,信貸條件一緊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立馬就完蛋。
三、青海城投破產透露出什麼信息?
當然了,很多人可定會有疑問,那就是以往國企/城投有危險的時候,地方政府不是都會出手相救的嗎?上面説到了,標普對青海省投實行了降級,從“CCC-”下調至“D”,是因為標普認為,無論是青海省投自己、還是青海國資或政府方面都難幫上大忙,青海省政府已無法/也無能為力為青海省投提供任何幫助了。
標普這樣認為也是情有可原,在之前的文章中通哥説過,這些年國家對地方政府的債務警惕性還是很高的,老早就在出政策、想辦法去槓桿。但如今突如其來的疫情完全打亂了去槓桿的節奏,經濟承壓,今年又不得不加槓桿刺激經濟。現在政府的日子很艱難,又想刺激經濟,又不能堆積債務,財政上可以説簡直是在走鋼絲。外加青海省本身地方經濟就不怎麼發達,而且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十分脆弱,而依託於非經濟發達地區的這些理財產品,尤其又是高成本的非標,地方政府在抉擇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所以就如文前所説,這次事件也是預料之中。
四、國企信仰已破,城投能否安好?
雖然上面説了,青海省投不是城投,但是説到國企,一般少不了城投,兩者相當於兩兄弟,一個是乾兒子、一個是親兒子,所以咱們再來談談城投。
很多投資者買國企和城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信仰”,包括此次的青海省投。上面談了,其實青海省投的財務數據非常差,資產負債率已經非常高了。但是為什麼他的債券還是有人買,説白了還是出於信仰,幻想着政府能夠兜底。而大家對民營企業“一刀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信仰”。國企和城投同樣有“信仰”,但“信仰”大不同。
城投公司是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的簡稱,其主要職能就是承擔相應的政府職能,屬於事業單位或者國有獨資公司性質,大多是不具備盈利能力的。當然了,政府也不要求其盈利,其主要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實現盈利,屬於帶有政府性質的特殊市場經營體。也就是説,城投融資後,資金給政府使用,主要用於市政建設、民生工程等公益項目,償債資金,主要也是來自政府補貼。資金用途實際上跟地方政府債券本質上無差別。因此,城投的特點融資給政府用,還款自然由政府還,這就是親兒子。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城投到目前依然堅挺,保持零違約。
而國企就不一樣了,國企雖然同時具有商業類和公益類的特點,但是其商業類的特點是排第一位的,畢竟國有資產需要保值和增值。因此,國有企業盈利是其首要目標。既然如此,那麼其出現債務危機的時候,首先是用其自身的經營現金流償還債務,只有當涉及民生或維穩,政府才會補貼還債,否則其他違約,也要走破產重組的道路,這也是目前為止已經有二三十家主體違約的原因,所以這就是乾兒子和親兒子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