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不值錢了 ST概念股扎堆“一元區”

本文轉自【中國證券報】;

隨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推進、退市力度加大、“面值退市”邁向常態化,兩市ST概念公司近期股價持續下行。

分析人士表示,ST概念股炒作不復往昔,A股殼資源價值將繼續走低,A股殼生態加速重構。

低價股陣營擴大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A股有199只ST概念股。其中,*ST股141只,ST股58只。從板塊分佈看,滬市主板有86只,佔比43%;中小板有69只,佔比35%;深市主板有44只,佔比22%。

從股價看,截至5月15日收盤,剔除進入退市整理期、停牌的股票後,A股共有92只“一元股”(1至2元/股),其中55只為ST概念股;11只“仙股”中有9只為ST概念股。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以來ST概念股在多個交易日上演“跌停潮”,使其在低價股陣營中迅速擴大。一方面,隨着年報和季報披露結束,多家公司集體“披星戴帽”;另一方面,一些ST概念股業績持續惡化。

4月底《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獲通過。業內人士認為,“以後殼不值錢了”。

以“神霧雙雄”之一的*ST節能為例,因違規擔保事項,公司股票於去年4月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隨後又因公司2018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虧損額從2018年的6.57億元擴大至2019年的20.43億元,今年一季度收入為零,續虧5365萬元。上述財報披露後,公司股價回落,5月15日收盤,報收0.99元/股。

ST概念股存在各自的問題。有的盈利能力較弱,通常處於虧損、營業收入過低或淨資產為負的狀態;有的內控治理能力較差;有的在誠信方面可能存在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法等情況。

退市力度加大

伴隨註冊制的是堪稱史上最嚴的創業板退市制度。根據發佈的徵求意見,在退市指標上,將淨利潤連續虧損指標調整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複合指標,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5億元”的交易類退市指標和“信息披露或者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未按期改正”的規範類退市指標等。財務類退市指標全面交叉適用,且退市觸發年限統一為兩年,加大“殭屍”企業和空殼公司的出清力度。

在流程上,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交易類退市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優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停牌安排,保障投資者交易權利。此外,對財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設置退市風險警示制度。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科創板退市制度“三廢”改革(廢除暫停上市、恢復上市及重新上市)擊碎了皮包公司及牛散炒殼、賭殼的生態鏈,“面值退市”效果凸顯,僅去年就有8只“垃圾股”被投資者主動趕出股市。

董登新估計,今年至少會有20家A股公司退市,其中相當部分將被投資者“用腳投票”趕出市場。這是“一元退市法則”賦予投資者的決定權。“跑得快”取代炒殼、賭殼的舊遊戲。這是市場的進步。

殼價持續走低

核准制下A股上市平台被看作一種稀缺資源,借殼上市頗為流行,一些上市公司淪為“績差股”後仍受資金追捧。隨着註冊制的推進,以及新三板推出精選層轉板上市機制,殼生態加速重構。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註冊制改革的推進,會大幅降低殼資源價值。雲榮資本管理合夥人湯浩表示,純殼的估值中樞將下移。“目前市場的大致估值為主板、中小板30億元左右,創業板20億元左右。未來純殼估值將逐步向港股的殼價估值靠攏。港股主板殼目前估值為4億至5億港元,創業板為1億至2億元。未來註冊制正式實施後,預計主板、中小板的殼價價值也就是10億到15億元,創業板殼價4億到9億元。據此,純殼股還有較大的出清空間。”

上述兩位受訪人士均認為,A股殼市不會因此就消失。在王驥躍看來,“殼是證券市場的一類資產,中國香港市場和歐美市場仍有借殼交易存在。”湯浩稱,“殼總有殼的價值。但從長線看,估值將大幅下行。有一些資產不適於IPO的嚴格要求,這些資產的證券化可能要依靠殼平台路徑。同時,優質資產藉助殼進行證券化,也是推動資本市場資產重組、新舊換擋的一大動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8 字。

轉載請註明: 殼不值錢了 ST概念股扎堆“一元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