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疫情的影響,
讓整個生產業陷入了危機。
澳洲製造和海外製造,
在這個特殊時期,
更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Woolworths重磅宣佈:
自有品牌改為本地製造,
取代中國生產!
然而有一些“澳洲製造”的標籤,
卻讓一眾人看懵了。
只有10%的原料來自澳洲。
部分澳產培根,
唯一的澳洲成分可能只剩下水了。
這些暗藏的貓膩和“水份”,
一不小心可能就沒理解清楚。
除此之外,
Kmart因為擁有大量“中國製造”,
被一眾網友拒絕;
又因為沒了“中國製造”,
繼續被連連吐槽缺貨...
“為什麼非要從中國進貨呢?”
“澳洲自己造不出來嗎?”
1
Woolworths重磅宣佈:
自有品牌改為本地製造,
取代中國生產!
前兩天,澳洲媒體刊登了一篇熱點新聞,引發了許多人大量的討論。
據每日郵報報道,
超市巨頭Woolworths重磅宣佈:
支持澳洲本土企業,取代“中國製造”!
超市旗下的自有品牌Little One's尿布將不再在中國生產,
而是靠着對國內公司的支持,在悉尼的Eastern Creek工廠進行生產。
這家當地供應商Ontex每年將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市場生產1.85億張尿布。
▲ 配圖來自每日郵報
Woolworths更是承諾:
不會讓顧客多花一分錢!
同樣的價格沒有調整,用的是澳大利亞當地生產的新型改良尿布。
▲ 配圖來自每日郵報
出現這樣的變化,
一方面就在於全球疫情的影響,澳洲面臨生產和產品分銷的短缺,中國製造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來自超市董事總經理的原話:
“Woolworths作為一個引以為傲的澳洲品牌,是澳洲生產商的大力支持者。”
▲ 配圖來自每日郵報
“澳洲製造”和“海外製造”,
在如今這個疫情流行的時期,成了大家愈發關注的話題。
那麼“澳洲製造”這個標籤,真的讓我們引以為傲了嗎?
2
Woolworths"澳洲製造"標籤,
把消費者看懵了:不合理啊...
就在前幾天,在Woolworths裏面正常出售的一公斤培根,
居然引發了一陣熱議,同時也讓澳洲媒體曝光了這件事情。
據 7 News 報道,
一名男子去超市裏買了這個包裝的培根。
可當他仔細看看這個商品的時候,上面的標籤卻令他困惑不已。
▲ 配圖來自7 News
標籤上面清楚地寫到:
本產品屬於澳洲製造,21%的原料都產自澳大利亞。
同時呢,
根據包裝背後的配料表顯示,
培根中含有85%的豬肉。
▲ 配圖來自7 News
那麼問題就來了,
他很不明白的是,
這一公斤的培根裏,到底哪一部分產自澳洲呢?
85%的豬肉,使用的到底是本地豬肉還是進口豬肉呢?
帶着這樣的疑問,
他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了一則詢問貼,並且還進一步地展開討論。
▲ 配圖來自7 News
“標籤上寫該產品由21%的原料產自澳洲,但配料表又説它由85%的豬肉製成。”
“這意味着水、鹽及防腐劑等佔了15%。”
“所以我很好奇,究竟哪21%產自澳洲,哪79%產自海外?”
對此,Woolworths的一名發言人表示,
這款產品可以使用本地豬肉,也可使用進口豬肉,具體視供應情況而定。
▲ 配圖來自7 News
“和許多品牌一樣,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該產品使用的是來自美國及歐洲的豬肉。”
“在這樣做時,我們會嚴格遵守原產國規定,以便顧客方便閲讀標籤並做出選擇。”
“我們還有另一款由至少98%的澳洲原料製成的培根可供選擇,除此之外,新鮮豬肉系列的原料100%產自澳洲。”
3
“澳洲製造”的商品,
可能藏着不少貓膩?
也許有人開始會有這樣的疑問了:
到底什麼才算是“澳洲製造”呢?
之前就這樣一個令人疑惑的小標籤,就引發瞭如此大的熱議。
而且更加令人驚訝的是,
其實“澳洲製造”這個標籤,其中的水份可太大了!
不少打着“澳洲製造”的商品,實際上可能藏着很多貓膩。
先説説培根吧,
許多當地人都會優先選擇“澳洲製造”。
“澳洲製造”的標籤,就是外包裝上的綠色三角標。
▲ 配圖來自網絡
可實際上,據每日電訊報報道,
某些“澳洲製造”的培根和火腿,唯一的澳洲成分只剩下“水”了。
▲ 配圖來自每日電訊報
澳洲豬肉公司總經理表示,
經過兩年的過渡期後,之前全面生效的COO標識法尚未完全實施。
在澳洲種植、生產或製造的產品標籤上,除了文字外,還附有條形圖,標明澳洲成分的百分比。
許多消費者看到了“澳洲製造”的標籤,但沒有完全閲讀文字,也沒有解讀條形圖。
▲ 配圖來自網絡
還有許多來自加拿大、美國和丹麥的預包裝小商品(甚至超市熟食店),
如培根和火腿,可能只含有不到20%的本地配料。
“大部分肉製品的澳洲成分都是水,以滿足消費者對肉質和水分的需求。“
有的”澳洲製造“,就有98%的本地成分。
可有的標籤,只有區區10%。
▲ 配圖來自Yahoo 新聞
Yahoo 新聞之前就曾經報道過,
“澳洲製造”的標籤上寫着只有10%的本地成分屬於澳洲。
有消費者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提出了質疑:
這還算是澳洲製造的嗎?
▲ 配圖來自Yahoo 新聞
Coles超市就給出了這樣的回應:
儘管其自有品牌85%的產品都產自澳洲,
但若當地供應無法滿足需求時,很難確保購物者享受到優價。
當國內供應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因此我們從海外採購了一些產品,讓消費者享受優價。
4
“澳洲人就該用澳洲製造!”
中國生產供不應求,
各大超市貨架一掃而空...
“澳洲製造”這個話題同樣牽出了另一個問題。
即然很多產品本身並不是澳洲製造的,
那麼它們又來自哪裏呢?
據澳洲新聞集團報道,
知名的澳洲企業家Dick Smith表示:
在澳洲商場Kmart,大多數商品都來自於中國。
而他認為,澳洲人就該用澳洲製造!
▲ 配圖來自澳洲新聞集團
▲ 配圖來自A Current Affair
Kmart商場因為大量的中國產品,被一眾網友拒絕。
而不久前的另一件事,讓Kmart再一次被連連吐槽...
走進各地的Kmart商場,
放眼望去,一排排的貨架幾乎都快空了。
▲ 配圖來自每日郵報
商場出現了罕見的大斷貨現象!
各類的廚具、小家電和生活用品,
通通都快被一掃而光了!
▲ 配圖來自每日郵報
攪拌器、砧板、吸塵器、水筆、筆記本...
平時能用到的東西,基本都斷貨了!
▲ 配圖來自每日郵報
不光是Kmart有這樣的場景,
在其他的商場Target、Big W、Aldi,都出現了類似的狀況。
不是庫存短缺,就是暫時沒貨,
惹得許多前來購物的澳洲人不由地抱怨。
▲ 配圖來自每日郵報
其實缺貨的理由很簡單,
據每日郵報報道,
這些商店依賴價格低廉的海外製造,
無論它們是來自於印度、中國、巴基斯坦還是孟加拉國。
消費學專家表示:
由於中國生產業停產了4到5周,
所以我們看到這兩個月,很多商品都缺貨了。
▲ 配圖來自每日郵報
與之相對應的,大力推廣“澳洲製造”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可按照實際情況來看,
想做“澳洲製造”真的有那麼容易嗎?
一方面,“澳洲製造”的標籤能否杜絕“水份”,真的做到大部分的本土化還是一個未知數;
另一個方面,
當面對着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和其他“海外製造”時,
大眾消費者們真的能做到堅持不買嗎?
就連澳洲網友都有點懷疑自己:
“我們不想再要中國產品了,直到發現澳洲產品才是真的貴。然後我們又開始購買中國產品了...”
▲ 配圖來自網絡
對於澳洲製造這個話題,
大家又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