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抗洪貸”,給受災企業一個“翻身機會”

  ■ 觀察家

  無論是抗疫還是抗洪,通過完善、高效的金融支持政策,助力受影響企業的經營恢復、生產重建,本質上也是“六穩”“六保”的內在要求。

  南方汛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如何幫助受災民眾和企業減少損失,儘快恢復生產、加快災後重建備受關注。其中,金融服務支持就是重要一環。

  日前,浙江杭州建德市就發放了首筆“抗洪貸”,當地銀行為受洪災影響的水產養殖户開闢了“抗洪重建綠色通道”,對其災後重建追加授信10萬元的“抗洪貸”,單筆最高額度可達300萬元,並對存量和增量部分貸款降低利率,減少利息支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洪澇災害後,安徽歙縣農商行定向推出的低息“抗災助力貸”,也讓受災商户直言“有了翻身的機會”。

  截至7月12日12時,今年以來洪澇災害已造成全國27省(區、市)3789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822.3億元。這其中,就包括部分經營性農户和企業的損失。如前幾天,安徽歙縣一茶企因洪澇導致3000噸茶葉被浸泡,直接損失達9000萬。像這樣的受災企業,後續恢復經營、東山再起,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非常強烈。

  也正是看到這一點,目前多地金融機構,都有相應行動。如近日,67個啓動一級防汛的縣城迎來一個好消息:超過100萬經營性農户將在汛期獲得免息貸款的支持。而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日前也發出通知,要求當地銀行機構對金融服務需求進行摸排和分析,及時跟進服務,尤其要將做好農產品和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資金支持工作作為特殊時期的工作重點。

  從往年的情況來看,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受災企業、農户的信貸支持力度,其實是金融部門和機構在助力抗洪救災及災後重建上的標配動作。相對來説,今年洪災受災面積廣,加之當前全國正處於疫後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洪災對社會的綜合影響將更加凸顯,尤其是部分原本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承壓將進一步加大。

  在這樣一種現實圖景面前,災後重建和生產恢復,勢必要克服更多困難,同時也對相關金融服務援助提出了更高要求。像優先向受汛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和農户發放的“抗洪貸”,就或可考慮作為普遍的金融服務“產品”加以推廣。當然,具體方式、額度,需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但總體上,理應通過完善、創新災後金融服務幫扶體系,努力實現“能幫盡幫”,助力更多受災企業跨過眼前的難關。

  這方面,完全可以與疫情期間的金融支持手段相結合。疫情發生後,從中央到地方先後推出了一攬子的穩企業金融支持政策,尤其是強化了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如央行先後發放了多批抗疫專項貸款,多地也出台具體措施,確保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信貸餘額不下降、融資成本降低。

  南方洪澇災害發生後,可能出現一些新的受災企業,或原本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壓力繼續加大。那麼在此前針對疫情而制定的金融支持政策的基礎上,可根據受災情況,繼續擴大整體的信貸額度,增設新的抗洪專項貸款,以政策“組合拳”的方式實現對抗疫抗洪的金融服務雙支撐。

  應該看到,無論是抗疫還是抗洪,通過完善、高效的金融支持政策,助力受影響企業的經營恢復、生產重建,都不僅是幫助某些具體企業渡過難關,而本質上更是“六穩”“六保”的內在要求。能夠順利扛過疫情和洪災的市場主體更多一些,就業、民生、產業供應鏈的穩定支撐就能夠更強一些,社會為疫情、洪災所付出的代價也就能夠更低一些。

  因此,抗洪救災及災後重建中的金融支持,可以説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期待每一家受災企業,都能夠順利獲得所需要的“抗洪貸”“抗災助力貸”,見證風雨後的彩虹。

  □任然(媒體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4 字。

轉載請註明: 用好“抗洪貸”,給受災企業一個“翻身機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