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1000萬,半年經濟損失2.6萬億美元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8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已達到1000萬。另據多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確認的新冠死亡人數已經達到50萬。

疫情加速增長,下個1000萬或在2個月內到來

全球疫情在過去兩週進入一個新的加速階段,新增確診病例數從6月之前的每10-12天增加100萬提速到每5-6天增加100萬。除東亞、大洋洲和歐洲外,其他地區均處於一個新的提速高峯期。考慮到全球主要地區的總感染比例仍較低,而各國已普遍重啓經濟,因此傳播速度很可能會維持在高位。按照現有傳播速度,預計下一個1000萬隻需2個月左右的時間。

二季度以來,全球平均每天確認的新冠死亡人數接近5200人,這一數字已經超過結核病(~4100/天)、乙肝(~2400/天)、瘧疾(~2000/天)和艾滋病(~2000/天)等傳播最廣泛的流行病。1918-1920年大流行性流感死亡人數為4000萬人,佔世界人口的2.1%,以當前人口則意味着近1.6億人死亡。考慮到當前全球的醫療和公共健康服務的水平,新冠肺炎大流不會導致同樣的死亡人數,但最終的死亡人數仍有可能達到百萬量級。新冠大流行的整體確診感染人數會超過1918-1920年以後所有的大流行,總死亡人數最終也會超過最高的1957年亞洲流感(死亡約100萬)和1968年香港流感死亡人數(約75萬)的水平。

上半年全球經濟損失2.6萬億美元,抹去去年增幅,歐美損失最大

根據羅漢堂全球疫情經濟追蹤系統(PET,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的測算,2020年截至6月26日,按美元現價計算,全球的經濟損失總量約為2.59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2019年GDP的3.01%。考慮到2019年全球GDP的實際增速僅為2.90%(摺合2.49萬億美元),新冠大流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抹去了2019全年的經濟增長。主要經濟體在第3-4季度的損失會低於1-2季度,6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在2020年出現4.9%的萎縮。縱觀歷史,新冠疫情造成的相對經濟影響已經接近1918-1920年大流行性流感。

其中美洲和歐洲受到的影響尤其大,截至目前的直接損失均為2019年增長的兩倍以上;大洋洲大約為2.2-2.3倍,非洲和亞洲分別為1.0和0.7倍。考慮到亞洲、非洲和美洲很多國家的疫情仍在惡化,這些地區全年的相對經濟損失仍將繼續上升。

半個世界在恢復,另一半仍深陷谷底

截至6月26日,羅漢堂全球疫情經濟追蹤體系監測共覆蓋全球132個國家和地區,佔全球總人口的90%,總GDP的97%。這些經濟體中,進入恢復期的為66個,相比上週數目增加了3個;同時有56個仍處於應對或低谷期,這些國家大多為疫情爆發較晚的亞、非、拉國家。

全球前30大經濟體中,除美國、沙特和波蘭外,均已經進入疫情經濟恢復期;其他已經經歷了超過3個月以上的重要經濟體還包括除中國以外的金磚四國。美國和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金磚四國分別是目前其所在地區病例增長最大的國家,可以預見這些國家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深陷在重啓經濟和抗擊疫情兩個戰場中,經濟無法取得有效的和可持續的恢復。以上國家多處於全球和區域價值鏈的中心位置,低谷期國家經濟的低迷,及其和恢復期國家間人員和物資流動的缺乏,將極大地限制恢復期地區,乃至全球的進一步經濟復甦。

比較來看,處於恢復期的經濟體主要位於東亞、大洋洲和歐洲,人口占全球比例37.0%,經濟體佔全球GDP份額52.7%,平均經濟活躍度已經恢復到97%,累計經濟損失(相對2019年的GDP)為 2.9%。這些地區接近2/3的新冠患者已經回覆,經濟衰退基本已經觸底,可以預期第三季度的經濟表現會有一定的回升,呈現為V型或U型的復甦。

處於應對期和低谷期的56個經濟體人口占全球比例52.7%,佔全球GDP份額為44.5%,平均經濟活躍度水平提升至92%,累計經濟損失(相對2019年的GDP)為 3.6%。一方面,這些經濟體累計感染人數達到697.2萬人,現存感染人數仍過半,其感染和死亡人數仍將快速上升;同時,這些地區的經濟損失在第三季度仍有繼續擴大的可能性,可能會呈現為U型甚至L型的復甦模式。(經濟日報記者 徐惠喜)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5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1000萬,半年經濟損失2.6萬億美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