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基金公司衝刺“年終規模戰”!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財經

  臨近年末,基金公司“年終規模戰”再度打響。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公募基金總規模已升至18.42萬億元,從單個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天弘、易方達、匯添富強者恆強,頭部基金公司優勢明顯。非貨基方面,規模已超11萬億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4.15萬億元,前二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達7.74萬億元,分別佔全行業的40%和60%左右。

  11月份,易方達、匯添富、華夏旗下爆款頻出,共誕生5只百億基,使今年百億爆款基金數量增至40只創下歷史新高。進入年關,新發基金腳步仍未停歇,全市場中等待發行的基金共計72只。

  北京一位渠道人士表示,“臨近年底又到發行衝刺期,加上大家對明年市場普遍謹慎,所以我們希望抓緊今年最後一個月拼一把。”

  公募衝刺“年終規模戰”

  但記者走訪時發現,今年的基金公司“年終規模戰”和往年有些許不同。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表示,現在絕大多數基金公司都會在年底做最後努力,因為每年基金公司KPI考核週期都是到12月31日,時點規模是管理團隊業績的重要體現。

  一般來説,大家衝規模都會利用固收產品,主要是中長期純債基金。但今年和往年不同,一方面,A股牛市賺錢效應,頭部公司爆款頻出,有明星基金經理的公募,會把主動權益基金作為年底衝規模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今年證監會對於債券基金申報的新規,發完一個上報一個,使得各家公司手裏的債基新基金數量驟減,債基對規模的貢獻鋭減。

  至於衝規模能否幫助基金公司盈利,她認為,盈利貢獻有限,一些基金公司營銷投入不少,但花錢賺吆喝。但存在即合理,大中型公司追求年底的漂亮答卷,相對排名提升;小公司則力求提升次年拓展業務的競爭力。

  “所謂的規模衝刺已經和往年不一樣了。”上海一家頭部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則認為,沒有根基的規模增長毫無意義。事實證明,衝規模並不一定能助力基金公司盈利,現在基金公司的產品發行還是會根據市場情況來佈局,畢竟投資者可以賺錢,才是公司長期發展的動力。站在當前時點,基金公司確實發掘到銀行端很大的中低風險產品訴求,如果可以發揮基金公司股債投資優勢,轉化部分投資訴求,對公募行業而言就是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不會盲目為了短期規模發產品,更考慮長線佈局。

  下半年來出現5只百億級“固收+”

  在這場“年終規模戰”中,基金公司新發產品涵蓋主動權益、ETF等全產品線,“爆款”也是接連出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從三季度開始,“固收+”產品開始站上“風口”。

  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共有14只基金產品發行規模在百億元以上,其中5只是“固收+”產品。11月,發行規模第一的匯添富穩健匯盈就是“固收+”產品,首發規模達170億元,易方達悦興和華夏鼎清緊隨其後,首發規模均超百億元。

  除了“固收+”產品以外,定開債基也助力壯大規模。統計數據顯示,11月有近10只發行規模在80億元左右。

  記者注意到,在新基金髮行市場中,在發的偏債混合型基金多達21只,等待發行的偏債混合型基金有11只。

  臨近年底,對於基金公司接連發行“固收+”和定開債類型產品這一現象,西部利得基金公募投資部副總經理、公募混合資產部總經理周帥認為,對於“固收+”產品和定開類產品的發行擴容來説,主要是今年整體各個市場的波動都在顯著增大,穩健偏好的投資者需要一類替代產品,“固收+”在策略層面對市場傳統存量品種形成了一定的補充,定開類產品則通過一定的鎖定期限為相應的投資策略提供了更為平穩的應用場景。從產品自身的角度來看,上述兩類產品的持續發行有助於進一步優化市場格局,豐富投資人的可選產品線,並且能夠滿足居民的長期資產配置需求。

  基煜基金認為,近年來,部分基金公司加大了對於非貨基金規模的考核權重,因此在衝規模的過程中,基金公司加大了對“固收+”、定開債等非貨幣型基金的推廣力度。對於基金公司而言,不斷提升的規模會對公司盈利帶來正面影響,疊加業績考核的訴求,歲末衝規模是較為正常的現象。

  基煜基金建議投資者,在充分了解產品結構及特徵,明白自己的心態結構、資金性質、能力圈,同時參考第三方獨立機構的相關建議後做出選擇。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