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用了31年的名字真能脱胎換骨?嚴亦斌帶隊備戰,粵開證券上市合規性待考

改掉用了31年的名字真能脱胎換骨?嚴亦斌帶隊備戰,粵開證券上市合規性待考

華夏時報記者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道

從CCC評級到BBB評級,粵開證券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同時伴隨着的,還有改掉的用了31年的名字。從聯訊證券更名至粵開證券的背後,是真假難辨的市場諸多傳聞以及混亂的管理。

在被廣州開發區金控收購後,嚴亦斌出任公司董事長,2019年底,聯訊證券更名粵開證券。接近粵開證券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稱,公司目前正在計劃主板IPO,目前暫未開始輔導。

備戰IPO之下,亟待解決的是合規問題。8月末,廣州證監局對粵開證券採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的決定。監管函稱,粵開證券在私募資管業務開展、合規管理、風險管控方面存在漏洞和缺陷,公司內控不完善。

升級BBB半年報業績雙增長

粵開證券2020年評級為BBB,這是近5年內得到的監管層最高的評價。2016至2020年,粵開證券評級分別為CCC、B、CCC、CCC、BBB。

首升BBB級,距離A級僅有一步之差,似乎能夠證明過去一年中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努力。

根據2020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粵開證券實現營業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8.33%;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8.39%。

資產亦實現增長,截至2020年6月30日,粵開證券資產總計為158億元,較上年期末增長5.48%;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4959605597.45元,較上年期末增長2.07%。

具體而言,佔營業收入比重最大的前三個業務為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信用交易業務,分別為16794.56 萬元、13135.18 萬元、8690.60 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上年半,粵開證券投行收入同比減少28.43%,僅實現收入3802.51萬元,佔營業收入的7.50%。

天眼查APP顯示,粵開證券主要從事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基金代銷、證券投資諮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資產管理、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融資融券、證券承銷與保薦。

即便粵開證券在上半年營利雙增長,但何時能躋身主板券商股仍然很難預料。《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與目前主板上市的38家上市券商上半年業績比較後,粵開證券僅能拿到倒數第二的成績。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38家上市券商營收最高的為中信證券,營收267.44億元。相比之下,營收5.06億元的粵開證券僅高於4.95億元的太平洋證券。

備戰IPO合規性待考

粵開證券系2014年在新三板掛牌的中小券商,對於目前的成績,粵開證券董事長嚴亦斌9月初公開回應稱,預計到2021年,粵開證券總體規模及營業收入達到行業中游;到2025年,總體排名進入行業中上游,並在北京、上海等重點區域建立優勢市場地位。

天眼查APP顯示,嚴亦斌系廣州開發區金控黨委書記、董事長。記者從接近粵開證券多方人士處瞭解到,時年47歲的嚴亦斌系經濟學博士,其人喜歡引經據典,開會時尤其喜歡提及《三國演義》。

9月初,嚴亦斌公開發聲談及粵開證券,其中稱,要堅定地IPO上市。嚴亦斌認為,當前券商IPO上市已經擴展到了中小券商階段,同時作為新三板掛牌券商,粵開證券不排除通過轉板等方式完成上市。

嚴亦斌會帶領粵開證券走向何處?主板IPO或是最好的歸宿。記者瞭解到,粵開證券總裁姚松濤有着多年的監管經歷,曾任廣東證監局機構監管處處長。

即便如此,合規性仍然是粵開證券的一大痛點。8月27日,廣東證監局披露對粵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的決定。

經查,粵開證券開展私募資管業務存在資管業務合規管理、未按要求制定從業人員投資申報、登記、審查、處置等問題。除此之外,公司風險管控不足、資管計劃之間違規進行債券交易。

監管層認為,前述問題反映出粵開證券在私募資管業務開展、合規管理、風險管控方面存在漏洞和缺陷,公司內控不完善。

基於此,廣東證監局決定對粵開證券相關人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其中,時任分管副總裁黃達明、資管分公司負責人葉進,對公司違規行為負有管理責任;時任合規總監黃立新,對資管債券交易部門未按規定選配合規管理人員負有責任。

資深律師虞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券商行業已進入“強監管”時代,合規性高於一切。私募資管四大漏洞曝光,對有計劃進行主板IPO的粵開證券來説是值得重視的大事。

記者瞭解到,2020年上半年,私募基金管理方面,粵開證券相關業務逆勢取得高增長,上半年 1 個項目申報上海主板獲受理,2 個項目 IPO 輔導進入收尾階段,擬下半年申報上海科創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26 字。

轉載請註明: 改掉用了31年的名字真能脱胎換骨?嚴亦斌帶隊備戰,粵開證券上市合規性待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