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纏論級別是日線、30F、5F、1F?而不是60F、15F、3F、1F?

先不看參考答案,自己思考一下。

為什麼纏論級別是日線、30F、5F、1F?而不是60F、15F、3F、1F?

首先,這些級別組合是纏師舉例用的,原文也説可以用其他組合,只要遵循等比或等差數列、適合你就好。
其次,這些級別並非嚴格對應週期,週期≈級別。
級別是從a0遞歸上來的。假如定義最小級別是1分鐘,那麼,無論哪個級別都是在1分鐘圖上畫出來的,不切圖。用週期説級別僅是為了方便事宜。

畢竟,學歸學,用歸用。
學,事無鉅細,可以;用,就要考慮時間優先,效率優先,方便等因素。

學是一套系統,用是另外一套系統,重點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清楚了以上原則再説為什麼才有意義。

為什麼纏論級別是日線、30F、5F、1F?而不是60F、15F、3F、1F?

日線:因為國內股市是T+1,今天買最快明天才能賣!

所以,選日線更貼合客觀實際。

為什麼選30分鐘是日線的次級別,而不是60分鐘或其他週期?
股市一天四個小時,切到30分鐘就是8根K線,8根K線足以説清“筆”這個概念。因為“舊筆”至少7根K線組成。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選30分鐘作為日線次級別是闡述自己理論的需要。這個需要的大前提是假設行情只有一天。
而60分鐘在4小時交易時間內只有4根K線,可能只是一個分型結構,不足以囊括更多知識點,所以,對比之後選擇了30分鐘作為日線的次級別。

為什麼纏論級別是日線、30F、5F、1F?而不是60F、15F、3F、1F?

為什麼又選了5分鐘而不是15分鐘或10分鐘作為日線的次次級別呢?
顯然也是為説清自己的理論架構而設置的。

線段至少3筆構成,而15分鐘3筆最少需要15K×15分鐘=225分鐘,225÷30=7.5。
7.5個30分鐘快接近日線級別了,所以,拿15F做30F的次級別顯然不合適。
同理,10分鐘三筆最少150分鐘,是5個30分鐘,顯然也不合適做30分鐘的次級別。
5分鐘呢?

15×5=75分鐘,75÷30=2.5,也比30分鐘大,似乎同樣不適合做30分鐘的次級別。
如果是3分鐘呢?15×3=45,45÷30=1.5,貌似3分鐘作為30分鐘的次級別比較合適,只有1.5倍。
如果把3分鐘定義成30分鐘的次級別,那,3分鐘的次級別選哪個呢?
1分鐘的三筆至少是15分鐘,15分鐘是3分鐘線段的5倍,好像倍數有點大。
而1分鐘的三筆是5分鐘線段的3倍。
5分鐘三筆是一個30分鐘線段的2.5倍。
30分鐘3筆是一個日線線段的1.875倍。
3-2.5=0.5,2.5-1.875=0.625,0.625-0.5=0.125。

為什麼纏論級別是日線、30F、5F、1F?而不是60F、15F、3F、1F?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纏論級別是日線、30F、5F、1F?而不是60F、15F、3F、1F?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