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廣東,記者 徐學成)訊,因下調2018年股權激勵方案的考核指標,金信諾(300252.SZ)於日前“吃”到深交所問詢函。6月23日,金信諾在回覆深交所時稱,公司是出於疫情影響調整考核指標,不存在利益輸送情形。近日,精研科技(300709.SZ)也對此前拋出的股權激勵計劃作出調整,因淨利潤考核指標過低而同樣引來質疑。相關分析認為,疫情對上市公司業務的衝擊確實存在,但若以此為藉口“任性”調整股權激勵方案,股權激勵則很有可能成為利益輸送的“高發地帶”。
更嚴苛還是“幌子”?
金信諾在23日給深交所的回覆中稱,公司於6月15日通過修改2018年股票激勵方案的決議,是因為“當前經營環境較2018年限制性股票計劃制定時由於不可抗力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所謂的“重大不利變化”是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工廠復工慢、產能遲遲未恢復;物流受阻,原材料和貨物運輸成本增加;訂單延遲交付,影響公司實際業績水平。
金信諾表示,疫情期間,公司海內外業務均受到疫情的影響,此前將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扣非後淨利潤或營業收入作為基數已經不再符合公司當前市場情況和公司實際情況。
金信諾於2018年推出的股票激勵方案顯示,第三個解除限售期(2020 年)的業績考核目標為:2020年公司淨利潤較2017年增長率不低於30%或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較2017年增長率不低於30%。6月15日,金信諾決定將上述考核目標調整為:2020年公司淨利潤較2019年增長率不低於15%或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較2019年增長率不低於15%。此外,調整前業績考核目標淨利潤以扣非歸母淨利潤作為計算依據,而調整後卻是以歸母淨利潤為依據。
此外,該股票激勵方案最終只授予公司的兩位管理層人士,且公司總經理餘昕獲授80萬股,佔授予總量的80%。
此舉引發廣泛爭議,深交所亦於同日“火速”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對下調考核指標的合理性作出説明,並解釋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金信諾則在今日的回覆中稱,鑑於一季度業績損失嚴重,整體而言考核指標實際是有所“上升”。此外,由於對授予對象設置的個人考核指標,所以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
或成利益輸送“高發地帶”
就在金信諾之後,精研科技也對股權激勵方案動起了“心思”。6月17日,精研科技披露了修改後的2020年股票激勵方案。方案顯示,公司將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公司層面業績考核指標由2020年至2022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億元、1.5億元、2億元調整為分別不低於1億元、1.78億元和2.32億元。
此外,因公司2019年度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了現金紅利2.9元,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股,所以股票授予價格也相應由每股58.57元調整為每股44.84元。
頗為讓人費解的是,調整後的方案看似提高了考核指標,但實則另有“隱情”。記者發現,2019年,精研科技即實現了歸母淨利潤1.71億元。除2018年外,公司自2015年以來每個年度的淨利潤也都超過了1.1億元。如此一來,精研科技上述考核指標彷彿已經失去了“激勵”的意義。
6月23日,財聯社記者數次致電精研科技,希望公司就修改方案的原因作出説明,但截至發稿前未獲接聽。根據公司在公告中的表述,修改方案是“基於近期國內外宏觀環境的新變化、公司在國內客户開拓方面的新進展以及公司與部分客户的最新溝通情況”。
疫情期間,所謂的“大環境發生變化”漸漸成為上市公司“花樣”調整方案的“藉口”。
接受記者採訪的一位券商人士表示,疫情確實會對公司業務、經營造成衝擊,但這並不是隨意調整股權激勵方案的理由。尤其是擅改考核指標,非常容易“踩線”。
“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往往是上市公司和監管部門各執一詞,很難判定。這在監管上也一直是‘老大難’問題,”該人士進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