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擱淺貨船成功起浮 新華社發
蘇伊士運河上傳來好消息!
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29日發佈聲明説,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中的重型貨輪已經完全移動至正常航道。新華社記者在現場看到,該貨輪船體已經在河道中漂浮移動,向北進發。周圍貨船鳴笛致意。
從23日到29日,這艘重型貨輪已經把蘇伊士運河整整堵住了一週。運河兩側,等待通行的船隻目前已接近400艘。作為世界最重要的海運通道之一,蘇伊士運河堵塞讓全球供應鏈“如鯁在喉”。擱淺、堵塞帶來的停航危機為全球貿易通道安全等問題留下教訓和警示。
事件 黃金水道擁堵,全球物流受阻
“船、箱、貨,全都在錯誤的地方!”最近幾天,全球供應鏈上每個環節的從業者都發出類似感嘆。
一艘長約400米、懸掛巴拿馬國旗的重型集裝箱貨輪當地時間23日起堵在蘇伊士運河航道,讓這條最繁忙的運河成了全球經濟大循環上的堵點。據報道,這艘擱淺巨輪由中國台灣地區長榮海運集團運營,名為“長賜”號,長度約400米、寬度約59米,運輸能力為22.4萬噸,是世界上最龐大的集裝箱巨輪之一。
蘇伊士運河堵塞會讓世界經濟有多痛?數據顯示,全球海運物流中,約15%的貨船要經過蘇伊士運河,每天約有190萬桶石油要經過這裏。一條承擔全球約15%海運貿易的“黃金水道”發生擁堵事件,造成的混亂是全方位的:從石油到燃料,從茶葉到咖啡,從玩具到廁紙,從宜家傢俱到法國橡木,甚至還有十多萬頭牲畜,一週以來,五花八門的商品貨物只能乖乖“趴在”被堵的360多艘船上。
堵塞事件還威脅到個別國家的正常運轉。據CNN報道,敍利亞因石油供應受阻開始實施燃料配給,以保障醫院、供水、通訊等基礎服務能正常運轉。甚至美國軍方稱其軍艦活動都受影響。
丹麥“海運情報”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拉爾斯·延森表示,每天約有30艘重型貨船通過蘇伊士運河,堵塞一天就意味着5.5萬個集裝箱延遲交付。德國保險巨頭安聯集團估算,蘇伊士運河堵塞或令全球貿易每週損失6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
由於對蘇伊士運河海運渠道依賴度較高,歐洲市場已明顯感受到物流受阻帶來的不便。多家歐洲家居、家電零售商均表示有貨物堵在運河中,將導致延遲交付。一旦情況遲遲得不到緩解,可能導致物價上漲。
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宜家家居連鎖公司證實,擱淺貨船上搭載大約110個裝有宜家產品的集裝箱。宜家公司發言人漢納·莫德説:“這件事對我們供應鏈的不利影響,取決於救援行動進展及耗費時間。”
不僅零售業“痛”,製造業也一樣。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分析,由於歐洲製造業特別是汽車零件供應商,一直奉行“準時制庫存管理”以最大化資本效率,不會大量囤積原材料。在這種情況下,物流一旦受阻,可能導致生產中斷。
疫情衝擊下,零售業、製造業原本就是損失較大的行業。隨着經濟逐步恢復,這些行業剛剛有所恢復,特別是消費者疫情居家期間有改善生活條件的需求,給零售業帶來“曙光”,但運河堵塞讓零售商一時“無米下鍋”。
影響 各國將更注重供應鏈“備份”
實際上,蘇伊士運河被堵造成的影響不止全球供應鏈受阻這麼簡單。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即便蘇伊士運河能在未來幾天通航,航運業受到的破壞性影響仍將持續數週甚至數月。一旦積壓的船隻通過運河,亞洲和歐洲的港口恐將出現嚴重擁堵。如果堵塞延續,大量貨船無法週轉,必將導致海運費率提高,增加全球貿易成本,導致連鎖反應。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海運市場受集裝箱短缺、貿易復甦等因素影響,運力本已經十分緊張,海運價格已處於高位。蘇伊士運河堵塞無異於向海運市場“傷口上撒鹽”。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認為,目前來看,出於擔憂情緒,對原材料、大宗商品、中間品、消費品的價格上漲形成預期,短期內全球物品價格會出現波動。
據新華社報道,有市場人士擔心國際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會因蘇伊士運河堵塞暴漲。最近幾天,國際油價顯著上漲。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和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均已超過每桶60美元。
“這一事件可能會強化各國對供應鏈安全的重視。”張軍説,蘇伊士運河堵塞有點類似於新冠疫情,屬於預料之外的突發事件。去年疫情暴發後,對全球供應鏈安全構成衝擊,提醒各國要做好供應鏈的備份,開闢“第二來源”或者説“第二渠道”。現在,又發生重要貿易航道突然被巨輪“卡死”的事情,可能會強化各國尋求供應鏈第二、第三渠道的想法。
事實上,一些替代選項已經浮出水面。俄羅斯提出北極航線方案,俄方稱這是連接歐洲和亞洲的最短海上路線,只需大約30天路程,比走蘇伊士運河少10天;伊朗則建議開闢一條通過伊朗的南北貿易走廊,以連接印度與俄羅斯。
但是,短期內蘇伊士運河的地位尚難取代。放眼全球航運通道,蘇伊士運河的運力依然屈指可數。2020年,在疫情之下,仍有近2萬艘船經過蘇伊士運河,相當於日均50艘,而且多數是巨輪。蘇伊士運河被堵之後,管理方曾表示,貨船可以自行選擇等待還是繞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不過,目前沒有船隻選擇繞行。雖然等待要付出成本,但繞行好望角則意味着要付出數週的額外航程及連帶成本。這更突顯了蘇伊士運河對全球航運的重要性。
有專家表示,運河堵塞造成物流缺位,可能導致製造業改變目前原材料庫存體系,增加“存貨”以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而運河被堵造成的運輸延誤也將產生大量保險賠付請求,讓從事海運保險的金融機構承受巨大壓力,或將引發再保險等領域動盪。
警示 世界貿易“咽喉”需各國合作守護
此次蘇伊士運河被堵,給世界帶來的教訓和警示是巨大的。
香港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政策研究小組執行主任大衞·杜德維爾撰文指出,貿易中斷可能只是一時的,但是蘇伊士運河堵塞凸顯世界貿易“咽喉”以及全球貿易及其漫長而複雜的供應鏈的脆弱。而蘇伊士運河只是全球14個對全球食品、石油和糧食供應至關重要的“咽喉”之一。由於主要貿易航道事故頻發,未來急需通過國際合作來減少和管理風險。
根據查塔姆研究所的研究,自2010年以來,蘇伊士運河已遭遇8次堵塞,其中至少4次是由於船隻被強風和沙塵暴吹離航道而導致擱淺;巴拿馬運河則發生過5次事故和臨時堵塞。自2013年以來,土耳其海峽發生了6次事故和臨時堵塞。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表示,一艘重量級貨輪擱淺就可以讓蘇伊士運河癱瘓,凸顯這條重要貿易航道的脆弱性,設想如果是人為破壞,或恐怖襲擊,更將對世界經濟、中東地緣政治產生巨大影響。由此及彼,蘇伊士運河被堵也折射出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等世界關鍵水道同樣存在類似隱患,必須引起警惕。
這起事件也給全球貿易“提醒”,不能過分依賴海運,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要推動類似中歐班列等陸上物流體系建設。受這起事件影響,國內一些國際物流服務平台近日收到關於中歐班列的諮詢,較之前多了一倍。
(綜合新華社、央視、上觀新聞,趙鵬整理)
作者:趙鵬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