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業曾是國內最大的焦糖色生產商,海天、李錦記、美味鮮都曾與千禾味業有過合作,甚至位列千禾味業焦糖色業務的前五大客户之中。
2001年,這兄弟倆開始涉足下游調味品行業。2007年,他們提出“零添加”醬油的概念,並於次年推出相應產品。
跟海天、李錦記、中炬高新、加加等比起來,千禾味業在醬油市場只能算晚輩。
海天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清代中葉的佛山古醬園,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20世紀九十年代,在龐康的帶領下,海天就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生產線,同時,打造規模化生產基地,不斷擴產,廣告也登上了央視黃金時段。
那時候,國內醬油市場還在散裝售賣,價格低廉,尚未有像樣的品牌形成。
在伍氏兄弟推出“零添加”醬油的時候,海天的銷售額已向50億元邁去。
李錦記也是個百年企業。蠔油就是由李錦記的創始人所發明,李錦記以此起家,並在調味品領域廣泛佈局,早早就進入了醬油行業。
中炬高新原是一家園區開發及產業投資型公司。1999年,其收購了生產經營醬料及調味品的中山市美味鮮食品總廠。當時,該廠效益很好。收購前一年,即1998年,其就實現銷售收入1.28億元,利潤有1233萬元。
隨着公司業績越來越依賴美味鮮公司,2012年,中炬高新調整經營思路,確立了以美味鮮、廚邦為重點的發展方向。
作為A股“醬油第一股”的加加食品,誕生於1996年,創始人是語文老師出身的楊振。2002年,他將加加食品積攢的利潤全部押上,以4800萬元奪得了央視黃金時段廣告兩個月的“標王”。
孤注一擲式的營銷,讓加加食品的市佔率一度超過李錦記,位居醬油行業第三,僅次於海天味業和美味鮮。
眼看着海天、李錦記、中炬高新、加加等品牌已強勢崛起,並逐漸走向全國市場。初出茅廬的千禾味業,選擇避其鋒芒,率先提出“零添加”醬油,定位中高端,形成差異化競爭之勢。
2015年,醬油業務的銷售收入超過了焦糖色業務,千禾味業的核心業務完成了更替。2016年3月,千禾味業在上交所上市。當年營收為7.71億元。
自千禾味業進入調味品行業以來,就一直過着左手生產銷售添加劑,右手主賣“零添加”產品的日子。
近幾年,以海天為代表的競爭對手不想再給千禾味業貢獻收入了,開始自己生產焦糖色,這直接導致千禾味業焦糖色業務收入持續下滑。
2013年,千禾味業的焦糖色業務收入3.20億元,到2019年只有1.67億元。從2020年開始,千禾味業不再在主營業務分產品情況中披露焦糖色的收入。
千禾味業還帶有明顯的家族屬性。
伍學明是伍超羣的哥哥,伍學明出生於1953年,伍超羣出生於1969年。伍學明年紀漸長,逐漸淡出了公司,隨之,他的兒子伍建勇進入公司。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千禾味業的前十名股東中,伍超羣為第一大股東,持股37.09%,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裁;伍建勇為第二大股東,持股9.83%;伍學明為第五大股東。曾經,伍超羣的姐夫潘華軍也在十大股東之列。
海天“受傷”,千禾的機會來了?
隨着消費的升級,憑藉“零添加”的概念,輔以贊助電視節目等各種形式的營銷,千禾味業業績增長很快。
2022年上半年,千禾味業實現營收10.15億元,同比增長14.56%,歸母淨利潤為1.19億元,同比增長80.56%;而海天味業營收為135.32億元,同比增長9.73%,歸母淨利潤為33.93億元,同比僅增長1.21%。從規模來看,大哥還是大哥,二者不在一個量級。但從成長性上來看,千禾味業遠超海天味業。海天味業就像個老人,歷經滄桑,成熟穩重,社會名望高,而千禾味業更像個年輕莽撞的小夥子,有自己的主打特點,衝勁足。
2022年,海天味業的經營目標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較2021年增長12%,實現淨利潤較2021年增長12%。從上半年及此次“雙標”風波來看,實現難度較大。
針對網友“雙標”的質疑,海天味業雖然連發三則聲明,但信任的裂痕已然產生。
海天這一次面對危機的公關,對品牌造成的負面影響,註定會失去一些消費者。那麼,千禾味業的機會來了嗎?
對快消品來説,渠道極其重要。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海天味業全國經銷商數量達7147個,其產品遍佈全國各大連鎖超市、各級批發農貿市場、城鄉便利店、零售店。而千禾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僅為1903個。
從四川起家的千禾味業,2013年開始邁出西南地區,2015年正式啓動全國化戰略。到2018年,西南地區的營收佔比為53.44%。
這説明,千禾味業仍然依賴於大本營市場。
從2019年開始,千禾味業改變了按地區統計方式,原來按照西南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等七大區域市場的方式,變成了西部地區、南部地區、中部地區等五個區域市場的方式。
全國化很是艱難。2022年上半年,西部區域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超52%。同時,位於廣東佛山的海天牢牢佔據着南方市場,千禾始終攻不進去。
同期,海天味業在南部區域收入24.54億元,同比增長近16%;而千禾味業在廣闊的南部市場的收入僅0.56億元,增長約1%,營收佔比還不到6%。
作為“超級巨頭”,這次風波難以撼動海天味業在調味品行業的地位。
再者,千禾味業也有非“零添加”的產品。其稱,目前零添加調味品收入佔公司調味品營收的50%以上。而且,“零添加”也非千禾味業獨有。
近些年,醬油行業的各大品牌幾乎都推出了“零添加”產品。目前,市場上“零添加”醬油產品很多,但主要是企業行為,行業並沒有相應標準與規範。這也導致每個品牌對“零添加”有不同的定義。
在官網,千禾味業寫着,千禾零添加醬油在生產釀製過程中,0%添加味精(穀氨酸鈉),0%添加着色劑焦糖色,0%添加防腐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鉀,0%添加增味劑呈味核苷酸二鈉,0%添加甜味劑三氯蔗糖、安賽蜜。
以千禾味業1L裝的“零添加”180天特級生抽為例,其配料為水、非轉基因脱脂大豆、非轉基因黃豆、小麥、食用鹽、白砂糖。
加加食品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卻稱,“零添加是指0%添加白砂糖、0%添加轉基因脱脂大豆、0%添加防腐劑、0%添加食用香精。”千禾使用的白砂糖被否了。
而海天的説法又有一些區別。以海天500ml裝“零添加”0金標生抽為例,其詳情頁寫着“真正零添加”,配料表為水、非轉基因大豆、食用鹽(未加碘)、小麥、白砂糖、酵母提取物,稱0%添加防腐劑、0%添加甜味劑、0%添加味精、0%添加脱脂大豆。
海天味業強調所使用的鹽均為無碘鹽,而在千禾味業和加加食品的説法中並未提及,而且海天味業同樣使用了白砂糖。
2020年7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就提到了食品標識不得隨意標註“零添加”等字樣。
按照管理辦法的規定,食品標識內容應當真實準確、通俗易懂、科學合規;食品標識不得標註的內容中,就包括:對於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質,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類似字樣強調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
這套管理辦法尚未正式公佈實施。但是,從風向來看,這也意味着,對食品市場上標識了“零添加”且以此作為營銷賣點的產品,監管或將趨嚴。
千禾味業的崛起,得益於“零添加”的差異化競爭策略。以海天為代表的巨頭,增長已疲軟,尋求新增長必然意味着更激烈的競爭。更何況,關於“零添加”標識的規定,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
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品中的成分,不管是元氣森林的“0糖0脂0卡”,還是調味品的“零添加”,人們對“0”概念的追逐,背後是對品質與健康的重視。這也成為各企業在商場上征戰的營銷利器。
(除單獨標註來源外,以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下方關注AI財經社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商務合作請電話/微信聯繫:13811292543文章好看,戳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