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做投資不是比拼智商的遊戲 更多的是比心態
11月19日週五,滬深兩市呈現出震盪反彈的走勢。消費股有所回暖,特別是像白酒、醫藥和食品飲料,傳統的消費三劍客都出現了一定的表現。本週的行情整體上還是以反彈為主,一個是前期調整幅度比較大的消費白馬股開始出現恢復性上漲,另一方面是上週出現短期調整的新能源板塊也逐步出現了企穩回升,驗證了我在9月中旬給大家講的投資建議:逢低佈局調整到位的消費白馬股,擁抱新能源龍頭股,這個策略目前仍然是有效的。
臨近年底大家都在討論跨年度行情是否出現,其實每年年底大家都會去討論這個話題。近期很多證券公司在召開年度策略會,多家證券公司也表示跨年度行情值得期待,有可能會出現。我的理解是今年跨年度行情可能是呈現出恢復性上漲的特徵,前期被錯殺的一些優質龍頭股在年底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恢復性上漲。恢復性上漲不是快速上漲而是緩慢回升,所以要跨年度,可能會延續到春季攻勢。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也沒有隻跌不漲的股票,今年市場爆炒了週期股之後,週期股出現大跌,而消費股的話則是出現了持續的調整,現在已經開始有資金關注這些調整到位的消費白馬股。所以在當前時點我們要實行逆向投資,對前期跌的比較多的優質龍頭股可以考慮佈局,而對於前期爆炒的一些題材股概念股,還有一些週期股則是要繼續遠離,只有做好逆向投資才能夠真正的做好投資。
我記得芒格曾經説過一句很幽默的話,他説:“其實做投資很簡單,就是要從那些絕望的人手裏買過來股票,然後賣給那些過度興奮的人。”這其實是一語道破天機,比如説在8月份市場對優質龍頭股紛紛拋棄,優質龍頭股大跌的時候,我在7月份發行的新基金前海開源優質龍頭基金逢低進行了佈局,現在三季報已經披露了,可以看到前十大重倉股都是清一色的優質龍頭,主要是涵蓋消費,新能源和科技互聯網這三大方向,和我的策略是一貫的。
市場的短期下跌其實並不影響到企業的基本面,為什麼巴菲特他不看重短期股價的波動,因為股價的波動不會改變公司的基本面,否則的話就是本末倒置了。應該説公司的基本面變化有可能會影響股價,除非是那些具有反身性的股票,比方説2008年發生了次貸危機,當時雷曼兄弟、貝爾斯登這些投行和證券公司,他們的股價下跌影響到企業的淨資產,影響到企業的信譽,這會加速基本面的惡化,所以股價下跌會影響基本面。但是對於大多數實體公司來説,股價的下跌僅僅是情緒的變化,而不是影響到基本面,這就是索羅斯説的:“對於一些不具有反身性的股票,我們可以在股價非理性下跌的時候,在別人絕望的時候去配置。”
像去年3月份美股出現四次熔斷,大幅下跌,當時很多投資者都為股神巴菲特捏一把汗,因為他是全世界股價下跌回撤最大的,當時最大回撤超過1000億美元。但是巴菲特卻非常淡定地説:“我投資的這些公司的基本面都沒變,經營好好的,而股價下跌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我持有的股份一股沒少。”後來證明股神淡定的態度是他真正取得成功的原因,從去年4月份之後,美聯儲放水加上經濟復甦帶動了美股一波又一波的創新高。據統計今年納斯達克指數已經是第66次創收歷史新高,讓A股投資者豔羨不已。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也是超越了45萬美元,相當於去年3月份暴跌之前的高點又漲了百分之30以上。正是在歷次股災的時候,巴菲特這種淡定的態度才讓他成為投資大師。而當時很多人則是被短期的下跌所嚇倒,紛紛割肉自己手中的優質股票,在底部賣掉了優質籌碼,和股神做的剛好是相反的。
做投資要有一份好的心態,心態甚至可能決定了投資成敗的90%,此外10%才是專業。而巴菲特也説過:“投資不是一個智力遊戲,不是IQ160的人就能擊敗IQ130的人。”他甚至幽默的説:“如果的智商有160,趕緊賣掉30吧,因為用不了太多。”其實意思就是做投資很多時候是看心態,看有沒有寵辱不驚的態度。在投資上,我們知道有一個經典的書是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那聰明的投資者到底是什麼?他並不是IQ高,或者是高考考的好,或者是在美國SAT的成績好就是聰明的人,而是要有一個控制情緒的能力,有一個淡定的心態,能夠淡定的看待股價的波動。
很多在現實生活中被認為聰明的人在股市上卻是非常愚蠢,比方説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他在科學研究上絕對是人類最聰明的,但是在股票投資上卻和普通人一樣陷入到這種瘋狂追逐泡沫的階段,他投資的南海公司最終破產。他説的一句話也已經傳為經典,就是“我可以精確的計算天體的運行軌跡,但是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所以在投資上很多時候比的就是心態,這一點大家要記住。
在很多時候,不要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或者是自己沒有博士學歷就無法投資成功。巴菲特説的一句話就證實了這一點,他説:“如果投資成功是要靠智商的話,美國最有錢的人應該是那些大學教授,因為他們的智商和知識是都是其他人比不了的。”這反過來,其實是讓我們普通人也要有這種成功的希望。事實上有很多成功的投資者學歷並不高,但是卻獲得了財富的增長,就是因為看透了投資的本質,不去關注短期的各種消息,不去關注各種股價的波動,而是更多的從企業的本質出發去做好公司的股東。我們每天聽到的信息中99.99%都是噪音,除非公司的基本面改變了,除非公司的股價泡沫太大了,或者是技術進步導致行業被替換,其實好的企業都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在美股做價值投資可以取得成功,在A股同樣可以取得成功,只不過在A股做投資更難。
最近有人開玩笑説在美國做投資的投資者太可憐了,基本上買了股票之後不用動,什麼都學不到,股票卻天天漲。然後在A股做投資,則是什麼都要學,又要學政策研究又要學經濟數據,雖然很多人沒賺到錢,但至少學到了知識。我知道這是一種自嘲,但事實上在A股如果能夠堅定不移的去持有這些白馬股和龍頭股,同樣可以獲得財富的增長。A股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有上百家優質龍頭股,漲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關鍵是能不能拿住。如果做短線的交易,可能競爭對手、交易對手都不是人而是機器。現在量化交易越來越盛行,要是去做短線,相當於在和機器人在賽跑,在和機器人比手速,那肯定是輸的。怎麼能夠做到不被這些量化交易的模型割韭菜,就是要減少交易頻率,通過長期持有來獲利。
大家都知道前段時間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東北的老太太,用13年的時間實現了賬户從5萬到500萬的奇蹟,原因不是她心態好,也不是她的投資知識多,而是因為她把賬户密碼忘了,一直沒交易,然後她投資了醫藥股裏的長期牛股,所以才實現了財富的百倍增值。如果她天天看盤,沒有忘掉密碼的話可能早就割肉出局了。所以從這些案例也可以看出,我們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上,去研究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盯盤上,更不要放在交易上。這樣的話是養成了做價值投資的習慣,長期才能夠戰勝市場,實現財富的增值。當然通過配置具有價值投資理念的基金間接的來進行投資,也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投資方法。
(文章來源:楊德龍財經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