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個朋友老章,今年45歲,過去曾在某家金融公司擔任副總裁,年薪過百萬。當時他事業輝煌的時候,誰都希望和他做朋友,約個吃飯都很困難。
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老章的公司去年出了大問題,資金鍊斷掉,老闆一拍板就把公司給轉讓了。
新接手的老闆並不認同原來的高管團隊,所以老章即使再優秀,也不得不面對失業的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他非常猶豫以後的發展道路,是該單幹創業呢還是繼續找份職業經理人的工作?
因為知道我有做職業規劃的諮詢業務,所以特地跑來找我溝通。對此,我談了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優秀的職場中年人清楚自己內心的選擇
對老章的瞭解,我並不是一天兩天,當天來找我詢問個人的職業發展時,我提前問了一個問題:“老章,你是真不知道自己將來要走的路還是對此缺乏信心?”
通過這個問題,他便明白我已經看出了他的心思。
像老章這樣一位工作了20年以上的職業經理人,做過大公司的高管,拿過百萬年薪,顯然不是一個職場小白。
若要説老章一點頭緒都沒有,我絕對是不相信的。他有這個能力做高管,其背後必然是在專業和行業方面深厚的積累。
今天他來選擇找我溝通此事,無非是對於自己的想法遇到了一些卡點,令其難以做出決斷,所以才需要我的幫助。
所以老章也坦露了自己的心聲,他內心的第一選擇還是自己出去創業。我知道,當老闆是他多年來的夙願,希望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
尤其是他深耕金融領域,積累了比較多的資源,但是去年公司遭受到的打擊令他心有餘悸,如果出去創業,會不會也和過去的老闆一樣只得解散或轉讓公司呢?
因為親歷了這種事情,老章才顯得有所猶豫。
二、創業風險大,需要評估好個人準備度
對於中年人創業的想法,實際上絕對算是一把雙刃劍。
首先,優勢的部分在於中年人已經在職場摸滾帶爬好多年,經驗豐富,資源也很豐富,此時出來創業,看待市場與公司的經營模式,更加成熟。
年輕時候創業雖然有朝氣,但畢竟初出茅廬,勇氣有餘謀略缺乏,和心智成熟的中年人難以比較,更何況老章是見過大世面的企業高管,優勢更為明顯。
其次,劣勢的部分在於中年人承上啓下,年齡漸長,一旦創業失敗,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影響會比較大,也沒有那麼多試錯的機會。
我曾經有個朋友,也是上市公司的總監,40歲出來創業,兩年後失敗,繼續迴歸職場打工,結果再也沒有公司願意聘請他繼續當總監,只能去一家小公司,做着比過去收入減半的普通管理工作。
從上述兩方面的分析來看,創業並非不可以,只是得看清楚各自的利弊,做好充分的個人準備度評估。
創業準備度的評估往往分為五個要素:
1、金錢資本, 對多數創業而言,都是需要投入資金的,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真的很難做成功。
2、時間資本,也就是老章計劃為個人的創業準備多久的時間,也即從離職到創業公司走上正軌預計的時間。
3、技能資本,這是和創業的項目具體有關,例如技術類的項目就需要技能匹配,懂得專業知識。
4、人脈資本,一個好漢三個幫,若想要創業成功,就必然需要周圍人的幫助和支持。
5、心理資本,這説的是一個人對於創業的過程,做好的各種心理準備,尤其是面對失敗的心理預期。
三、繼續打工求穩為主
像老章這樣45歲的中年人,失業後迴歸職場做他的職業經理人,也並非不行。
起碼過去20年的經驗和光環擺在那,並且失業主要也是公司的問題,並非其個人出了狀況,要取得新公司的理解是容易的。
但是迴歸職場打工與創業不太一樣,這個年紀還有15年左右就面臨退休,他很難再和80、90後的年輕人去比拼體能。
舉個例子,別人可以靠996加班去做業績,但是老章顯然跟不上那樣的節奏。所以他的策略應該是揚長避短,用自己的經驗和行業地位去證明價值。
作為打工人,即使你算是個高管,但本質上也還是老闆聘請你做到這個位置上,所以在其位謀其職,必須要給公司做出相應的貢獻。
否則,再次失業的情況下,恐怕職業生涯也會變得前途暗淡。
因此我建議老章從現實出發,假如考慮迴歸職場打工,尋求穩定的平台更加適合,能做回職業經理人那是最好,儘可能避免頻繁的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