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實體企業創新發展,外匯管理再度釋放政策紅利。5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關於支持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的通知》,決定進一步擴大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便利更多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將資金用於企業運營,助力企業加快創新發展。
此次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實現了“擴容”與“提額”。外匯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指導試點地區落實好政策措施,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宏觀經濟大盤穩定。
試點惠及面拓寬
跨境融資便利化持續深入
“擴容”與“提額”是此次試點的兩大鮮明特徵。從通知來看,試點地區從前期9個省(市)的特定區域推廣到17個省(市)的所有區域,惠及範圍顯著拓寬。此外,試點主體類型也迎來擴容,在高新技術企業試點的基礎上,新增“專精特新”企業。
“試點區域可以覆蓋全國約八成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外匯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而且,試點地區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可以享受與高新技術企業同等的試點政策。
試點額度相應迎來提升。通知顯示,已開展試點的9個省(市)區域的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便利化額度統一提高至等值1000萬美元。
降低融資成本
破題中小微融資難、融資貴
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此次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政策的推出,恰恰瞄準了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痛點與難點。
廣東某電子公司是江門一家中小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以來受國內外形勢影響,資金週轉困難,出現18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缺口,企業有境外融資來源及渠道,但由於2020年末經審計的淨資產較小,現行全口徑跨境融資政策難以滿足其資金需求。
而在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政策的紅利下,這家企業跨境融資上限由367.3萬元人民幣提高至500萬美元,順利與境外兩家關聯公司簽訂合計300萬美元的外債合同,併成功提款首筆20萬美元用於支付貨款及工資款,借款利率僅為1.5%,比境內融資至少下降3個百分點。
外匯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現行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便利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旨在解決高新技術企業和“新技術企業和內試點企業”企業在一定額度能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前期試點初具成效
將持續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近年來,外匯局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支持企業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早在2018年3月,外匯局在北京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開展試點,允許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
此後,為進一步便利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充分利用國際資本,外匯局將該試點範圍擴大至上海自貿區、湖北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等9個省(市)特定區域,並進一步提高北京市中關村科學城海淀園區的外債額度到等值1000萬美元。
前期試點的成效已經初步顯現。“前期試點對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增加研發投入、推動技術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促進了試點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壯大。”外匯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着眼於下一步,外匯局表示,將繼續指導試點地區落實好政策措施,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宏觀經濟大盤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