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機構化”進程正加速!連續10年堅定持有股漲幅驚人,去散户化後散户出路何在?
A股市場該如何去散户化,去散户化後市場又有怎樣的優勢?
創業板註冊制實施後,在漲跌幅20%的制度下,大量資金湧入創業板,創業板也因此收穫了一定的回報,尤其是一些低價股,也迎來了久違的上漲。然而短暫上漲後,創業板和整個市場的低價股板塊很快進入了調整期。一定程度與板塊輪動有關,也有市場人士表明本輪上漲行情與大量散户投資者的增量資金入駐密不可分,而交易所披露的數據正好印證了這一點:9月份以來自然人成交額遠遠超過了機構投資者。但散户投資者的投資觀念參差不齊,行情稍有異動就會進行調倉,進一步加速了板塊的輪動。
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主要包括機構投資者和散户投資者兩種類型,A股市場起步晚加上投資渠道窄,在全球範圍內散户投資者佔比居前,而海外資本市場恰好相反。到底是機構投資者佔比高好還是散户投資者佔比高好,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放眼全球,資本市場最終都要從“散户市”走向“機構市”,那麼包括A股在內的資本市場機構化程度如何,高度散户化及高度機構化的優劣勢在哪裏,何種路徑能使A股市場更穩定地發展,證券時報·數據寶將通過大量的數據對比進行深度分析。
散户化程度高是A股市場主要特徵
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通常由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兩類主體構成,對A股市場而言,投資者結構可以細分至個人投資者、一般法人、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及境外機構(QFII/RQFII、陸股通)四類主體構成。
各類主體的持股佔比又是如何?以2016年至2019年末,以及2020年中期個人投資者持股(流通A股-一般法人-境內外專業機構投資者-陸股通持股數量)市值佔A股流通總市值比例來看,個人投資者貢獻了三成以上的市值份額,2016年達到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超過四成,2020年中期貢獻了36%的流通市值,這一佔比僅次於一般法人。與國外市場相比,個人投資者佔比高出很多,散户化程度高成為A股市場最典型的特徵。
A股市場機構化程度不斷提高
不過近年來,隨着A股市場開放化程度的提高,互聯互通機制開通,QFII取消限制,社保等資金的跑步進場,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及貢獻份額正逐步提高。大量的歷史數據充分表明,機構投資者擁有強大的專業、信息及資金優勢,並具有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足夠能力。因此,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遠高於散户。
數據寶以近10年(2011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中期)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不含一般法人,下同)佔流通市值比例自2016年來正穩步提升,近三年穩定在20%以上。尤其是2020年中期,機構持股市值合計超7.5萬億,佔流通市值比例達到27.24%,創下了近十年最高水平。
從個股來看,機構持股比例20%的個股佔比近4年來穩定上升,2020年中期超過了11%。
A股公募基金成投資機構主力軍
A股市場機構持倉市值的構成又是怎樣?以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及QFII等機構持倉來看,自2015年以來至2020年中期,公募基金持倉市值連續6年超萬億,其中2020年中期公募基金持倉市值超過3萬億,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
另外,公募基金持倉市值佔機構持倉比例穩定在30%以上,最高超過了50%,2020年中期公募基金持倉市值佔比接近42%,為近7年最高水平。相比之下,2020年中期社保基金持倉市值不超過4000億,QFII持倉市值不超過2000億;而券商、券商理財產品等機構的持倉市值就更低了,均不超過千億。
需要説明的是,2019年國內公募基金數量超過了6500只,基金份額更是超過了13.5萬億份,較2018年大幅提升。在組合投資風險低疊加投資回報高的雙重優勢,以及投資渠道有限的背景下,通過基金間接入市成為不少投資者的最佳選擇。也因此,公募基金目前已成為A股投資機構的主力軍。
A股機構化程度與海外資本市場差距明顯
與海外資本市場相比,A股市場的機構化程度並不算太高,與海外資本市場差距十分明顯。據海通證券數據顯示,美股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超過93%,英國也接近90%,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也超過了65%。
再從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來看,除了中國A股外,中國香港、美國、英國等成熟資本市場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均不超過10%,美股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近6%,法國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最低,不到5%。但實際上,美股市場的散户投資者佔比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一度達到90%,直到70年代中期散户持股比例仍然保持在70%以上,也是從這個時期,散户比例開始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70年代起開始進入股市,截止 2017 年底,美國養老金資產總規模為28.2萬億美元,是美國2017年GDP的1.45倍。而這批以養老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大量入市後,直接降低了美股換手率和波動性,也增強了市場的穩定性。
機構化程度高的市場具備兩大明顯優勢
機構化程度不同的情況下,市場波動性如何?市場表現又怎樣?分析表明,機構化程度的不同,波動性和二級市場表現差異相對明顯。
1、市場波動相對穩定
以A股上證指數、香港恆生指數、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以及德國DAX指數5只資本市場主要指數,2011年初至2020年9月18日的年化波動率以及平均年化收益率(週期:日)對比來看,年化波動率最高的是上證指數,其次是德國DAX指數,最低的是英國富時100指數;而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其次是德國DAX指數,上證指數平均年化收益率處於中等水平。
2015年、2016年及2019年上漲指數年化波動率位居以上5只指數首位,而道瓊斯工業指數波動率始終處於相對低位。
2、指數、個股保持穩定增長
再從市場表現來看,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自2011年以來累計漲幅最出色,超過了140%,上證指數漲幅一般,英國富時100指數累計漲幅不到5%。
具體到A股,取2012年以前上市股為研究對象,根據2011年至2019年,歷年末以及2020年中的機構持股比例(不含一般法人,下同)劃分類型,並計算2011年初至2020年9月18日的漲跌幅平均值(下稱區間內漲跌幅)。
連續10年機構持股超過20%個股,區間內平均漲幅超2倍,索菲亞、啓明星辰等股價漲幅超5倍;連續10年機構持股比例位於10%至20%的個股,平均漲幅超1.5倍;連續10年機構持股比例位於5%至10%的個股,平均漲幅超50%;而機構持股連續10年低於5%的個股,平均漲幅不到10%。對於其它股票,有半數以上自2011年以來股價下跌,腰斬股數量佔比超過一成。
綜合以上分析不難發現,機構化程度越高的市場優勢是極為顯著的。機構持股比例越高,市場波動性相對較低;並且機構持股比例高的個股市場表現更為優異。
高度機構化股且連續3季獲機構增持股僅13只
當然,A股市場有一批個股機構持股比例(不含一般法人)不僅持續增加,且穩定在20%以上。以近3個季度(2019年四季度、2020年一季度、2020年二季度)數據來看,持股比例連續增長,且均超過20%的A股僅有13只。
這13家公司市值規模普遍居100億至300億之間,業績相對優質。以2020年二季度機構持股比例來看,機構化程度較高的有心脈醫療、傳音控股、值得買,前2股機構持股比例均超過了55%;永興材料、鼎龍股份的機構持股比例位於25%左右。中報業績來看,除永興材料和樂鑫科技外,其餘11股上半年淨利潤均實現增長,天宇股份、值得買及贏合科技3股淨利潤增幅均超過45%。
市場表現方面,年初至9月18日,13股年內平均漲幅接近60%,僅永興材料股價小幅下跌。三諾生物、天宇股份、傳音控股股價翻倍,前2股更是連續6個季度以上獲機構持股比例超過20%,金達威、心脈醫療等漲幅均超過50%。不過單從9月份表現看,僅樂鑫科技跑贏大盤,珀萊雅、天宇股份、日辰股份等6股跌幅超過10%。
成熟資本市場必經“散户市”走向“機構市”道路
目前A股市場交易額大多數是由散户貢獻,這與歐美國家的“機構市”剛好相反。然而散户的主要特徵卻成為了制約市場穩定發展的障礙。散户投資者資金規模小、信息不對稱、交易頻繁,並且散户投資者的交易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不僅會帶來“羊羣效應”,也會進一步導致股價的非理性漲跌。
去散户化對A股市場而言可謂迫在眉睫,同時也是成熟的資本市場由“散户市”走向“機構市”的必經之路。或許有人產生疑問,為什麼A股市場不能快速實施去散户化的政策。要知道,去散户化並非一朝一夕,不僅僅是美國,就算是成立了幾百年的歐洲資本市場也經歷了漫長的去散户化過程。就目前A股的情況,去散户化主要可以從兩方面着手。
其一、進一步開放市場,鼓勵機構資金入場,包括公募、私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以及年金等,其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屬於組合類理財產品,准入門檻低、品種多樣。
其二、鼓勵投資者主動選擇購買理財產品等來間接參與股市投資,降低風險。據最新消息,截至9月18日,年內新成立基金數量達到1044只,超過2019年的1042只,同時創下年度新成立基金數量新高,並且年內多隻基金的投資回報超過了股票的投資回報,對於投資渠道窄的人來説,這屬於較好的方案。
來源:數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