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獨家專訪時表示,對於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不能過分樂觀,還是要保持一份清醒。
疫情之下2020年中國經濟運行好於預期。最近,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紛紛發表預測報告,對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給予積極評價。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中新社記者 蔣啓明 攝
盛來運表示,這充分展示了這些機構對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信心。他們之所以給予中國經濟積極評價,原因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中國經濟復甦態勢向好。如去年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都比2019年四季度同期水平高。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從去年四季度來看基本恢復常態,2021年會延續這種發展態勢。
二是中國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消費和服務業發展。儘管目前疫情沒有完全消除,存在散點多髮狀態,但各方普遍認為今年疫情影響將明顯低於上年。這種情況下,中國有抗擊疫情的經驗,對相關行業尤其是一些接觸性服務業形成利好。
三是當前國際形勢好轉。幾大國際機構對全球經濟在低基數基礎上的復甦都給出了積極判斷。世界經濟在復甦,尤其一些國家的刺激政策不會很快退出,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外部需求構成積極支撐。
四是基數效應。盛來運表示,去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是-6.8%,有一個“大坑”。基數較低會明顯抬高同比增速。
但他也提醒,這些原因影響的程度還需要認真分析,一些因素的影響機制機理還需給予準確判斷。比如疫情處於散點多髮狀態,中國有控制疫情的經驗,但其影響還是存在。
在國際環境方面,盛來運認為,2021年世界經濟可能會明顯好於2020年,但疫情畢竟還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大家對疫苗抱有很大期待,但疫苗的供給能力、質量如何,能否滿足全世界人民需要,能否均勻分配,都是值得觀察的問題。”
基數問題也不能高估。有些機構預計2021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將超過18%甚至達到20%,依據是去年和今年兩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速應接近潛在生產率。盛來運強調,實際上這種簡單測算不是很科學,因為有些經濟總量損失是補不回來的。預測還是要建立在準確、客觀的統計基礎之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