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淡定嗎?
全球新一輪通脹似乎正“箭在弦上”。
食品價格正“節節高”。截至目前,世界穀物價格指數已經從去年6月以來連續9個月上漲。
由於大批餐館恢復營業,美國雞腿價格也出現上漲。大豆更是成了“金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5月合約已接近每蒲式耳14.3美元。
原油價格依然居高不下,航運價格也因集裝箱短缺出現暴漲。據外媒報道,最近一個集裝箱平均費用約為6000美元,與半年前相比上漲了5倍。因“宅經濟”走俏,液晶面板、存儲芯片等筆記本電腦、電視機的重要元件價格也漲聲一片。
在高度開放的經濟環境下,通脹陰影會不會殃及中國國內?
食用農產品價格不會大漲!
最近國際糧價上漲是多種因素導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加之沙漠蝗蟲、東南亞旱災等多種因素都加大了糧價的波動幅度。
與此同時,隨着國內生豬生產快速恢復,玉米和大豆的需求短期內增加較多,價格上漲,帶動其他糧食品種價格上漲。加之市場對糧價看漲的預期較強,糧食生產企業和農户囤貨惜售的心理也支持糧價上漲。
雖然有上漲壓力,但國內糧價並不會輕易“跟風”。
據官方數據,中國糧食已連年豐收,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六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從人均佔有量來看,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從糧食庫存來看,糧食庫存處於較高水平,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能夠滿足一年的消費需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25日稱,總的來説,保障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和運行穩定有基礎、有條件,“糧價大幅上漲的支撐條件並不充分”。
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據官方監測,春節以來國內食用農產品價格持續回落。上週(3月15日至21日)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指數比前一週下降了0.9%,連續5周累計下降9.6%,比年初下降了5.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
其中,大米、麪粉的價格與前一週相比穩中有降,與年初基本持平;豬肉、蔬菜的批發價格比前一週分別下降2.3%和1.5%,比年初分別下降19.3%和9.2%。
“目前,國內主要農產品生產形勢穩定,生豬產能持續恢復,禽、蛋、蔬菜等隨着氣温回升供應增加。總體來看,食用農產品價格難以大幅上漲。”高峯説。
全年物價漲幅將比較温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是3%左右。發改委稱,這一調控目標能夠順利實現,“全年CPI將在比較温和的區間運行”。
發改委表示,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看,一方面,近來食品價格漲幅回落、服務價格相對穩定是 CPI 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其中,蔬菜、水果價格季節性變化,豬肉價格隨着生豬生產恢復有望逐漸向正常水平迴歸。
另一方面,中國工業體系龐大、產業鏈長,工業消費品市場競爭激烈,上游成本向下遊傳導效應會逐步衰減,預計終端消費品價格受影響較小。
分析人士也認為,中國受國外通脹影響有限。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稱,目前全球通脹主要屬於經濟復甦導致的温和性再通脹,而非持續性的高通脹,更不是後果嚴重的“滯漲”。供給和需求的逐漸恢復,將使經濟逐步迴歸正常水平,通脹持續加劇可能性不大。
他表示,中國CPI的主要驅動因素是食品。在供給持續增加下,今年豬肉價格預計整體低於去年,有利於CPI保持穩定。另外,在疫情防控得力、居民信心持續恢復情況下,國內消費需求將逐步釋放,經濟也將日益向好。綜合來看,今年中國CPI仍將處於合適區間。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稱,經濟全面復甦、就業和收入情況持續改善是中國CPI企穩的重要支撐。考慮到中國製造業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加快回暖的需求有充足的供給保障,因此CPI難以大幅上漲,糧食、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短期上漲對全年中國物價運行影響有限。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國是直通車 李曉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