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零態LT,作者 | 顧念秋,編輯 | 林楓
6月21日,#海底撈市值蒸發超2400億港元#登上微博熱搜,繼上週市值跌破2000億港元之後,海底撈今日股價再度跌超5%,四個月市值跌超2500億港元。往前追溯一週,6月15日,開盤後的海底撈股價大跌近7%,至37.05港元,創出新低,盤中最低跌至1964億港元。
二級市場“敗退”背後,是海底撈步步下跌的翻枱率。根據海底撈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海底撈餐廳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翻枱率分別為4.7/4.9次/天,較2018年5.1/5.3次/天均下降0.4次/天。2020年,海底撈餐廳整體翻枱率為3.5次/天;2021年5月初,公司內部人士曾向券商透露4月份餐廳翻枱率不到3次/天。這意味着,在餐飲行業大復甦的背景下,海底撈的翻枱率卻一直在下降。
根據國信證券的測算,海底撈單店守住盈虧的平衡線為翻枱率3次/天。因此,跌破3次/天也表示海底撈單店處於虧損或者微利狀態。
憑藉着24小時營業和多業態服務的經營模式,海底撈迅速填補了中國夜生活市場的空缺,並製造屬於海底撈自己的火鍋業服務標準。在新消費趨勢下獲得許多食客好評,這也讓海底撈有底氣持續擴張,加快分店開設速度。
然而,隨着海底撈2020年財報的發佈,外界也進一步窺探到這家火鍋巨企在疫情之下的陣面,其市值更是從巔峯時期的4500億港元跌至今日的不到2000億港元。
市值跌超2500億港元背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樣一家企業?
01 海底泡沫有多大市值跌下神壇的海底撈無疑正在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
4500億港元的故事是資本市場對於海底撈的估價,但這真的“名副其實”嗎?從股價增長來看,在疫情大面積影響餐飲業情況下,海底撈確實實現了逆勢增長,增長背後是二級市場的看好,同時也意味着對海底撈門店快速擴張的肯定,畢竟開店數量的增加往往意味着總營收的增加。門店數目越多,規模效應就越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海底撈餐廳數為1298家,相比上年同期的768家增加了530家。其中1205家位於中國大陸,93家位於中國大陸以外14個國家和地區。
2017年~2019年,是海底撈的“黃金時代”。這些年海底撈的門店數量以41%的年複合增長率進行擴張,整體餐廳翻枱率始終保持高位,達到平均4.9次/天。翻枱率的堅挺是營收和利潤持續增長的最強保障,2019年業績報告顯示,海底撈全年實現收入265.56億元,同比增長了56.5%,淨利潤23.47億元,同比增長42.3%。
圖:海底撈官微
從2019年即以前海底撈的擴張速度來看,即便是處於高速增長,利潤和翻枱率依舊沒有下跌。而到了2020年,海底撈營業收入為286.14億元,比2019年增長7.8%;年內溢利3.10億元,比2019年下降86.8% 。海底撈在公告中表示,餐廳網絡拓展是整體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0年海底撈營收的增長背後,是開店持續低效的大額投入。
在股價和市值“瘋狂”上漲背後,海底撈的泡沫也開始逐漸膨脹。
疫情襲來,危機席捲了整個餐飲業。此時的海底撈並沒有叫停原定的門店增開計劃,而在市場需求緊縮背景下,短時間內大面積開店,不僅拉低了同區域其他門店的翻枱率,新開分店本身大概率也難短期內盈利。同時,就海底撈本身規模來看,一二線城市餐飲需求最強大的區域在2020年及以前已經完成了覆蓋。在深入一二線城市非中心領域和三四線城市過程中,海底撈有些過於着急。
對於這樣快速想要佔領空白市場的巨頭來説,今天資本市場的反應似乎説明了一切。
02 火鍋還是服務當我們談起海底撈,想起的第一個詞是“火鍋”還是“服務”?
服務幾乎成了海底撈的代名詞。但海底撈主體業務所處的餐飲市場與服務業的規律卻又大相徑庭。
火鍋的市場規模可達萬億,海底撈的市場份額為6%,一方面,隨着火鍋業垂直賽道不斷細分,除了海底撈,重慶火鍋、潮汕牛肉火鍋、牛蛙火鍋也成為熱門品類,另一方面,品牌數目的增多導致業內呈現多樣化趨勢,從火鍋口味上很難以差異化優勢取勝。
縱觀海底撈近幾年的發展,火鍋業背後,服務業的優勢已然成為海底撈的第二級增長點,也是在擴張中保持領先的制勝法寶。“賓至如歸”的服務為海底撈贏得了良好口碑,並保持着高於行業水準的用户粘性。
圖:海底撈官微
然而,大規模擴張下沉市場帶來了更多不同層次的客羣用户,在提供服務過程中不可控性也增加了。今年5月,一則男子在海底撈內吃出蟑螂迅速上了頭版頭條,雖然最後被證明是男子自導自演的栽贓陷害,但一時不明真相的受眾依然迅速將矛頭直指海底撈,這也説明依託服務的海底撈,不得不隨時面對外界時不時的“名譽挑戰”。未來,面對更加多樣化受眾,如何去處理非典型客羣,這也會為海底撈帶來業績之外的壓力。
另一方面,門店擴張也帶來了管理難度的加大。過去海底撈優質化的餐飲服務已經成為了行業標杆,隨着分店的開張,管理質量能否繼續保持有待考究。網絡上,抱怨“海底撈服務不如從前”的用户不在少數,想要繼續保證服務水平和質量,海底撈不得不進一步加強管理上的投入。
可以説,以服務為賣點始終只能錦上添花,紮實的產品質量才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餐飲行業,做常青樹本身已然十分困難,品牌層出不窮,大眾的口味時刻也在變化,用服務吸引用户到店是海底撈的長板,但在火鍋市場趨於飽和,疫情衝擊大背景下,僅僅只有服務,不僅無法滿足受眾,資本也不會長期買單。
03 海底撈,何以撈估值腰斬,業績下滑,海底撈的“雙殺”困境如何解決?
在疫情期間逆勢擴張更像是海底撈在餐飲市場的一場豪賭。短線來看,開店確實影響了資金流和翻枱率,讓海底撈的“財報”沒有那麼好看,估值也頗受影響。但長期來看,在疫情復甦的大背景下,這也不失為一種長期策略。
然而,比起資金投入帶來的困境,品牌重新定位才是當代最緊要的。就目前現狀來看,處於增長期的海底撈估值仍然在高位。彭博數據顯示,1999~2007年是星巴克的高速增長時期,估值中樞為57倍。海底撈過去三年的估值中樞約為242倍,因此儘管市值腰斬,但這也只是讓海底撈的市盈率回到了相對正常的高位。
業界普遍認為,此次回調很可能是永久性的。海底撈已經過了快速擴張帶來的紅利期,在固有的經營模式下,翻枱率回升和盈利能否回漲目前仍是未知數。而這也就意味着海底撈需要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圖:海底撈官微
另一方面,新的入局者也在給海底撈帶來新的壓力。哥老官、小龍坎、八合裏等乘着網紅經濟走紅的火鍋店,也在不斷對海底撈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把目光放到更寬廣的整個餐飲領域,各個餐飲品牌也在層出不窮的湧現。
從現在海底撈呈交的答卷來看,關於海底撈的未來,外界並沒有看出明確的答案。在食品安全,服務品質等被外界質疑的因素外,海底撈在擅長的服務領域也呈現出緩慢失勢的狀態,並且目前暫時也沒有新的業務驅動其更快速的發展,未來能否持續增長也是外界頗為關注的焦點。
想要持續坐穩餐飲第一股,並非想象中容易,除了必須要有過硬的產品和實力。如何調動起現行的餐飲矩陣,實現新的業績增長正成為是海底撈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