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不久前,位於班公湖南北岸的中印部隊開始脱離接觸,之後,中印兩國關係似乎也出現了積極的變化。路透社對三名印度政府官員進行了採訪後,發表文章稱隨着邊境局勢緩和,兩國間的關係也將解凍,未來幾周內,印度可能會批准一些來自中國的新投資提案,這可能會對兩國關係產生積極影響。
此前在中印關係最緊張的時刻,印度對中國採取了多項針對性的政策,包括封禁數百款中國應用軟件,阻止中企參與政府招標,迫使在印投資中企走審批程序,以及限制中企投資。據悉,自去年6月開始,受政策影響,中國投資趨勢逐漸減弱,超過150項來自中國的提案被擱置,涉及金額超過20億美元。不過,隨着兩國關係有所緩和,這些政策可能會發生一些改變。消息人士稱,印度除了會批准新投資提案外,還可能會對中企“開綠燈”。
印度官員向路透社透露,新投資的第一輪審批完成後,印度政府可能會考慮批准一些不會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待重新開發城市用地項目,也就是對已有項目的新投資。此外,印度政府還可能會讓一些行業的部分中企投資走自動審批通道,甚至不用經過政府審查。印度官員稱,獲得自動審批待遇的非敏感領域投資或將佔到該領域投資的20%。
事實上,這並不是印度第一次向中國釋放積極信號。此前,印度取消了對部分中國鋼產品的反傾銷税,部分鋼產品的關税也有所下降。印度財政部長稱,這與前段時間鋼鐵價格急劇上漲有關。去年11月至12月,印度鋼材價格漲幅達到了驚人的25%,雖然印度大型企業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中小企業卻受到了巨大的打擊。為保護中小企業,印度政府不得不向中國“求援”。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雙方關係有所緩和後,印度反對黨卻對莫迪“開炮”了。印度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聲稱莫迪政府達成了一份“假冒協議”,還怒噴莫迪是“無法對抗中國的膽小鬼”。對此,印度國防部回應稱,該批評是“誤導性”的。
有分析認為,印度之所以對中國釋放積極信號,是因為印度已經別無選擇。去年莫迪提出“自力更生”政策,對中企採取限制措施,意圖遏制中國在印度的經濟影響力,但在這場“戰爭”中,印度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有報道稱,中國依然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和進口來源國,截止至去年9月,在過去六個月的時間內,中國在印度進口總額中所佔比例達到了18.3%,上一財年中,這一數字是13.7%。此前有報道稱,印度企業並沒有擺脱對中國產品的依賴,與印度產品相比,中國產品更值得信賴。“自力更生”政策面臨窘境後,印度重新將目光投向中國也就在意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