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真膨脹了

8月25日,小米發佈今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同比增長64.0%,達到878億元。依照Canalys的統計,小米超越蘋果躍居第二,市場份額佔比達到16.7%。

小米,真膨脹了

如果進一步細分,在國內市場上小米手機出貨量增速最快,同比增長了35.1%;而在國外市場,小米在歐洲、東南亞市場上首次實現佔比第一。

小米代理CFO王翔表示,小米在未來3年內是要“成為全球第一”。

但就在財報發佈當天,小米還表示要以7737 萬美元約計5億元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其中2440 萬美元將以現金償付,其餘則發行代價股份支付。

此次完成交易後,深動科技將成為小米全資附屬公司。這意味着小米造車距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然而,在蔚來事件發生後,智能汽車關於自動駕駛的賣點遭到質疑,在這種情況下,小米為何還敢逆勢而行呢?雷軍是想向李彥宏學習嗎?某種意義上講,小米也可説是被大環境逼的。

小米,真膨脹了

就在不久前,李彥宏宣佈百度實現L5級別的自動駕駛車型,甩開國內其他車企一大截。依照一眾車企的宣傳情況,它們也都基本達到L2乃至L3級別的自動駕駛。無疑,這對新玩家來説會造成巨大的壓力。當然,對小米來説,可能根本上是覺得“我行”。

在芯片短缺的掣肘下,小米定下“全球第一”的目標,不得不説小米是“膨脹”了。小米不僅要造車,同時還要搞節目,入局便利店,那麼,四處出擊真的是上策嗎?不得不説,小米這是想“自我封神”呢。

1

愈演愈烈的“風頭”

當前,遍覽互聯網企業,幾乎唯有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刷熱度。以前述提到的造車為例,小米也想搭上風口。依照雷軍的説法,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相較於100億美元來説,此次的七千多萬不過是“九牛一毛”了。

小米,真膨脹了

對於造車,雷軍公開表示,這將是自己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願意押上全部聲譽。

問題在於,蔚來事件殷鑑不遠,眾多車企紛紛低調起來,小米又何來的自信高調呢?8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網站上公佈《關於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的意見》,意味着智能汽車領域的嚴控時代即將到來。

不管怎樣,熱心對外表白的雷軍成了自帶流量的網紅企業家,也因此,雷軍又開始搞節目。8月6日,雷軍宣佈做一檔對話節目《雷軍請你超大杯》,在做產品宣傳的同時暢聊創業路。

小米,真膨脹了

如果説造車是為了搭上智能汽車的風口,搞節目是為了宣傳產品,那麼入局便利店該如何理解呢?

8月16日,“米糖”獲得千萬級A輪融資,因“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標籤,其“懶人便利商店”被外界解讀為“小米入局便利店”。所謂小米生態鏈,是指主要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將細分領域的企業納入小米的商業版圖。

有必要指出的是,走IP設計路線的米糖顯得格格不入。懶人便利商店在宣傳上並未打出小米的旗號,雙方在品類結構上也沒有重合之處,因此深度鏈接小米的可能性不大。

對小米生態鏈來説,目前頭部企業均屬於智能硬件領域。或許,這就是小米不再進行投資的原因了。

2

不得不説的“底氣”

不管怎樣,對小米來説手機業務仍然是營收的大頭。根據財報,其中手機收入590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207億,互聯網收入70億元。必須指出的是,小米在手機業務的亮眼表現,也無法掩蓋手機產品問題頻出。在這方面,小米11Ultra和Mix4全面屏手機都是例子。

對小米11Ultra來説,其迎合攝影發燒友使用的是三星的GN2大底攝像頭,並用上高通芯片做支持,不想這卻導致主板出現被燒問題;至於最近發佈的Mix4全面屏手機,其宣稱的是“無SIM卡防丟失模式”,隨後就被指esim因“不符合國家規定”被叫停。

小米,真膨脹了

更要命的問題是,小米每一款手機背後都是白花花的錢,具體來講,前述小米11Ultra和三星合作的GN2花了兩個億;Mix4配置的CUP屏下攝像頭方案消耗了五個億;至於Mix Fold儘管使用的是自研ISP,但是也花了1.4億元。因此,小米的真正利潤可能並不如財報上那樣耀眼。

拋去“買進”部分的投入,小米連續三個季度的研發支出也基本相當於利潤的一半。第二季度,小米研發費用為30.64億元,同比增長了56.5%。

因此,在小米手機營收增長的背後,其實大有水分存在。

在這方面,小米的線下佔有率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佐證。2020年11月,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公開表示,小米要在未來一年讓每一個縣城都有小米之家。截至7月,小米已擁有7600家線下門店,幾乎是以千店增速在佈局。

這意味着,小米在線下渠道的手機市佔率由7%提升到7.8%,是用三千家門店的成本才換回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講,要完成成雷軍定下的“三年全球第一”的目標,國內的線下渠道還要有很長很長的路走。

小米,真膨脹了

除了手機業務外,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其實也並不那麼“光鮮亮麗”。對小米來説,主要是提供標準和銷售渠道,並不承擔研發、適銷性、毛利潤等風險,因此,這相當於小米是賣IoT產品。

如果把這部分作為營收的增長點,那麼將要面對的是諸如京東等巨無霸的壓力。

當拳頭完全伸出去後,必然也意味着需要防備的部位也躲起來。在這方面,即使前述的懶人便利店也會影響到小米。

舉例來説,近期懶人便利商店被曝因推遲發貨與未按下單順序發貨等,使消費者產生不滿情緒,最終寫下道歉文。因其與小米掛鈎,實際也就在傷害“米粉”的感情。這對小米造成的潛在影響可能不亞於一顆小型輿論炸彈。

3

有待思索的“趕超”

歸根到底,對小米來説四處出擊的目的是要實現趕超。但是,要實現趕超的代價至少是把一半利潤都砸進去。那麼,小米能維持得住這種不停徵戰的狀態嗎?在這方面,除營銷之外,即使不談手機相關的研發費用,僅造車產生的“黑洞”就夠小米填了。

小米造車的項目才剛開始,在大環境的“逼迫”下,不管是研發還是挖人都需要斥巨資加速進行。就此而言,花七千萬美元收購“深動科技”僅僅是小小的開始罷了。雷軍對此也心中有數,預算是100億美元。

小米,真膨脹了

但更要命的地方在於,即使小米大筆的錢砸進去,到2025年能否上市也是問題。

要知道,就造車模式而言,即使小米現在選擇代工模式,但相對於傳統車企轉型而來也“晚了”,更不要説,小鵬、蔚來、理想等新造車玩家已抓住機遇率先搶佔了一定的市場。在這種形勢下,小米造車如果不能上市,那麼資金黑洞就能將其拖垮。

前述也已經提到,小米上半年的“亮眼”成績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也因此,在這方面,認為芯片供應會限制小米手機第三季度的銷量的觀點並不在少數。歸根到底,在華為退出市場後吃到肉,最終能不能守住才是根本問題。

當前,榮耀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法,不僅線上線下聯動,而且直接瞄準華為留下的“市場”。以產品為例,榮耀Magic3的設計就跟華為P50相似度很高,對標華為的商務人羣。

小米,真膨脹了

此外,在搶佔了華為空出的市場上,蘋果仍是大贏家,這從蘋果公佈的財報中也可一窺一二。7月27日,蘋果公佈2021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淨營收達到了814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淨營收為147億美元,同比增長為58%。可見,蘋果即使被甩在後面,也是在緊緊咬着小米追。

特別地,國內市場上小米排名並不是第一。從Canalys的數據看,今年第二季度出貨量最多的手機廠商是vivo和OPPO,然後才是小米,相應市場份額分別是24%,21%和17%。

因此,小米的市場地位並不穩固。依照手機業務的佔比,一旦業績稍有變化,那麼小米的亮眼表現就會消失。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要維持高投入必然會陷入死局;那麼,小米到底是選擇退一步削減膨脹的野心,還是進一步賭一賭能否穩住第二搶佔第一呢?

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財經無關。如因作品內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財經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60 字。

轉載請註明: 小米,真膨脹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