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聶方紅
市場的調整讓過去炙手可熱的科技股現出了原形。在這波調整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板塊是創業板、科創板,都在20%以上;回調幅度最深的是科技股,其中匯頂科技從去年以來一路下行,最大跌幅超過70%,深南電路、歌爾股份等也接近腰斬;走熊時間最長的還是科技相關指數,基本上跌9個月了。從前幾年科技股牛氣沖天、參與者不是吃肉就是喝湯,轉眼間就把後知後覺者變成割肉者。那麼,科技股還會有春天嗎?
科技股是爆發式成長賽道、易出牛股,是很多投資者的最愛。人們常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永續發展的最大動力。所以,科技股始終是資本市場的寵兒、長期熱點,更是牛股不斷成長的集中營。
投資者之所以喜歡與追捧科技股,有以下幾點。首先,它的成長性好,能夠享受較高的估值,容易催生股價泡沫,買中了會有更高的溢價,可以説是投資、投機兩相宜的標的。市場中很多科技股業績並不好,但給予的估值非常高,幾乎都是市夢率品種,投資者賭的就是一旦它取得成功,業績將會爆發式增長。比如當年因為研究乙肝疫苗而被爆炒的重慶啤酒,後來又有研製治療肺癌的新藥貝達藥業等,都是這個邏輯。
其次,它屬於新經濟、全新賽道,估值不受傳統框架限制、空間無限,是最值得賭的新品。很多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都可能帶來顛覆性變化,如果產業化,傳統的估值理論根本無法測算,於是炒作起來就可以更瘋狂一些。同時,影響科技股估值的因素比較多,高估還是低估還真無法簡單釐清,這也是科技股股價定位相差懸殊的重要原因。比如真正的量子通信概念股票和基因測序概念股票估值怎樣才算合理,可能誰也搞不清,完全取決於炒作資金的力量。
再次,它的業績彈性大、最容易超出預期,也是市場中最活躍的板塊。很多科技股在發展初期,市場、產品價格、收入確認結算時間、研發費用攤銷方式等都不確定,業績可能忽高忽低,無法用常理去預測,進而讓科技股價格波動比別的板塊更活躍。如一些軟件公司的業績就經常出現前幾個季度還是虧的,年報突然又很亮麗了,股價平地起飛。科技本身也有戰略屬性,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大,能夠享受的各種紅利、補貼多,業績調控迴旋的餘地也很足,有些企業能夠熬的時間也很長。
科技股是經常大起大落的板塊,確定性差,很易讓投資者受傷。雖然科技股空間無限,中外資本市場的科技股也經常表現優異,還是年度漲幅榜的常客。但巴菲特等價值投資者卻一直對這個板塊保持長期的謹慎,就是機構抱團也鮮見長期持股不變的。顯然,投資科技股無時不充滿風險。
第一、科技型企業失敗率高、押中很難。科技企業沒有選對技術方向、沒有跟上時代大潮就意味着死亡。哈佛商學院曾經有個調查,獲得風投資本支持的創新型企業的失敗率超過75%。這還是經過風投資本精心挑選過的,如果加上其他未選上的企業,估計科技型創新企業失敗率在90%以上。還有一個數字,就是每年風投資本能押中獨角獸公司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所以,選科技股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碰運氣。
(本文已刊發於3月27日《紅週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週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