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節後機構抱團股有所鬆動,市場關注度較高,不過北向資金仍在持續淨流入,浙商證券王楊等人指出,覆盤歷史可以發現,抱團鬆動“往往伴隨着外資減持,而基金重倉股在節後並未受到外資的大幅減持。
1、節後抱團有所鬆動,然而北上資金仍淨流入
春節過後,公募機構抱團的核心資產開始出現鬆動。觀察抱團可以觀察“茅指數”(主要涵蓋消費、醫藥以及科技製造等領域擁有較強成長性及技術實力的部分龍頭公司,目前共41家上市公司)的表現。“茅指數”在春節後波動加大。
核心資產抱團出現鬆動,而北上資金仍在淨流入。2月18日和2月19日北上資金分別淨流入50.73億元和95.53億元,外資並沒有受到核心資產下跌的影響,仍舊在不斷加倉A股市場。
2、基金重倉股在節後並未受到外資的大幅減持
根據2020年Q4的公募基金重倉前30大個股來看,春節後也並未受到外資的大幅減持。前30大基金重倉股在節後受到外資累計增持約121.23億元(增持金額=增持股數*平均收盤價)。除了個別個股外資有所減持外,其餘的公募基金重倉股外資仍舊大幅買入。
3、歷史覆盤:“抱團鬆動“往往伴隨着外資減持
過去兩年“茅指數”曾在2019年4月19日-2019年6月6日、2020年3月10日-2020年3月23日出現較為明顯的下跌,可以作為觀察“抱團鬆動”的主要時間階段。針對2019年Q2的調整,中美經貿摩擦以及國內貨幣政策邊際收緊是觸發因素;針對2020年3月的調整,海外疫情爆發,美股大幅調整是觸發因素。
“抱團鬆動”階段中外資往往出現大幅流出的情況。過去兩輪“抱團鬆動”期間,外資平均每日淨流出69.25億和18.88億。
從這輪“抱團鬆動”的外資流動情況來看,參考2月18日和19日數據,外資並沒有出現大幅減持。
回顧過去兩次“抱團鬆動”基金重倉票的外資流動情況,基本呈現出明顯的淨減持。基金前十大重倉在“抱團鬆動”期間被外資大幅減持,累計淨減持規模兩次都超過百億。
此輪“抱團鬆動”的基金重倉票也並未受到外資大幅減持。
總結:2019年以來,兩次抱團股鬆動都伴隨着外資的明顯流出,結合春節後北上資金數據,近期抱團股回調期間,外資並無顯著流出,我們認為,近期抱團股鬆動或與國內資金調倉行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