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RCEP協定: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旗幟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財經

    2020年11月15日,歷時8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即RCEP協定得到正式簽署。一個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正式成立。在單邊主義盛行,多邊貿易受到嚴重威脅的背景下,RECP的簽訂,一方面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的團結合作的曙光,另一方面也扛起了自由和多邊貿易的"旗幟",具有極其重要的象徵意義。

    RCEP協定由東盟十國發起,最初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六個對話夥伴國參加。由於印度沒有參與最終協定,協定目前共有15個國家,涉及到全球總人口的近一半,全球GDP和貿易額的三分之一。協定國雖然有意在短期內不接納新的成員國,但將為印度隨時加入敞開大門。

    

    RCEP協定不僅有利於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同時也有利於中日韓經濟關係的更緊密聯繫。在中日韓三國之間,中國與韓國於2015年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但與日本則沒有。中日韓三國一直在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但進展一直遲緩,迄今尚見不到在短期內突破的跡象。RCEP則將中日韓三國都納入進來,從而讓中日在經濟關係上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聯繫。此種聯繫,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和儘快達成,無疑也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在協定的15個成員國中,在簽訂此協定之前,同中日間的關係類似,多個國家彼此之間是不存在自由貿易協定的,如日韓之間、日本與新西蘭之間。協定簽訂之後,各國之間將因此而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關係。同時,RCEP成員國之間存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社會制度的差異,經濟結構的差異,但15個國家能夠克服這些差異,促成協議的簽字,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成就。其將有力地促進成員國間經貿一體化的進程,有利於增強亞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

    RCEP簽訂的背景無疑特別值得關注。眾所周知的就是,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美國的一意孤行,推定極端的單邊主義和孤立並遏制中國的政策,不僅導致WTO爭端解決機制幾近癱瘓,多邊主義面臨着嚴重挑戰,而且,還通過簽訂"美墨加協定"等的方式,增加了中國與第三國之間的貿易壁壘,確實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困擾和障礙。在此背景下,簽署這一協議對中國本身而言,意義更為重大。這不僅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勝利,也是對極端單邊行動的有力回擊。通過簽署RCEP,至少在亞太區域,中國經濟引擎的重新啓動獲得了重要推動力,經濟雙循環能進入一個新階段。RCEP的簽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特朗普在環太平洋領域封鎖中國政策的失敗。

    

    在規則重建方面,RCEP同樣會鞏固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地位,使得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制定相關貿易規則時獲取更多的優勢地位。從自身戰略發展來看,中國要實現"一帶一路"戰略,也有重新構建全球貿易體系的必要。RCEP將成為重要的基礎,為中國製定新的貿易規則爭取更多主動權。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簽署RCEP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真正啓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還需要各國儘快完成對協議的國內批准程序。一旦完不成批准程序,或批准程序拖延太久,協議的有效實施就會大打折扣。而在儘快完成協議的批准程序的過程中,美國是否會介入,以及一旦介入所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依然值得我們重視,不能掉以輕心。

    此外,一旦RCEP完成國內批准程序,正式生效之後,要不要儘快擴容,吸引此前沒有加入的印度加入進來,以及在可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太平洋對岸擴展,將其建設成跨太平洋的亞太區域協定,顯然是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尤其是,要不要適時將台灣吸收進來,無疑值得兩岸嚴肅而認真地考慮。

    

    台灣被排除在RCEP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台灣方面自我"作死"。一方面,其拒絕認同"九二共識",另一方面,執意推行"新南向"政策,試圖繞開大陸找到新的經濟出口。實踐已經證明,台灣方面一日不"改邪歸正",就始終難以從大陸的發展中獲益。在一個大陸主導的RECP中,只要台灣方面願意"改弦易轍",大陸還是願意釋放善意的。那時候,RCEP向其開放,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