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要聞
【企業升級 服務有“雲”】一年多來,與深圳15家行業協會、6家雙創園區達成合作;入駐福田區52家企業及協會,其中有39家開通人工智能雲服務,有36家開通軟件開發雲服務……通過園區合作、技術沙龍、企業推薦、社羣合作等方式,圍繞人工智能、軟件開發等核心技術,創新中心不斷引進優質雲服務。(人民日報)
【健全基準利率體系再進一步 我國首隻DR基準浮息金融債今發行】我國健全基準利率體系進程又有實質性進展。中國進出口銀行將於12月4日上午發行2020年第一期浮動利率金融債券(以DR007為基準),意味着我國首隻掛鈎“存款類金融機構間的債券回購利率”(DR)的浮息債正式面世。(上海證券報)
【多家評級機構因評級虛高等問題被通報】通報顯示,三季度,評級機構共對89家發行人進行了評級調整,同比增加20.27%。正負面級別調整主要為級別上調,佔級別調整次數六成。更換評級機構後的級別高於原級別的發行人家數同比增加。(上海證券報)
證券要聞
【A股保殼江湖鉅變前夜】年底已至,ST股一年一度的“保殼大戰”又進入“尖峯時刻”。伴隨註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A股退市制度將更加完善,保殼江湖將迎來鉅變。機構認為,未來主動退市案例或逐步增多。(中國證券報)
【從新勢力到新實力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下半場開打】2014年,互聯網汽車公司定義了造車新勢力,開啓了延續至今的“新造車”浪潮;2020年,攜手產業鏈巨頭密集亮相的國有車企則定義了造車新實力,拉開了傳統車企“造新車”的大幕。(上海證券報)
【六年增長六倍 持倉超三萬億 境外機構:崛起中的債市新力量】央行上海總部3日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銀行間市場債券達3.1萬億元,創出新高。六年多來,境外機構的中國債券持倉增長超六倍,市場份額升至3%以上,更拿下近10%的中國國債,逐漸成為中國債券市場上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力量(中國證券報)
基金要聞
【年內平均收益近30% 372只迷你基金仍面臨保殼壓力】截至12月3日,公募基金中尚有372只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在5000萬元以下,“保殼”壓力較大,但年內卻平均創造近30%的業績回報;剔除年內新發基金,尚有266只基金年內業績平均回報達34.73%。有分析指出,基金穩定的業績是規模回升的前提,迷你基金伴隨清盤風險不宜參與,雖然年內確有不少清盤線以下的產品出現業績、規模雙升,但年末“保殼”大戲再現危險的美麗。(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
【私募基金高倉位迎跨年行情 超六成看好券商股】近期,A股市場上證指數放量震盪上行,尤其是以銀行股為首的順週期板塊,迎來顯著的估值修復行情,進入12月,北向資金持續流入,對低估值個股的加倉動作明顯。從最新的私募倉位數據來看,目前股票主觀多頭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比達到了81%。那麼,私募機構如何看待目前的順週期板塊行情呢?有私募認為,強週期板塊的上漲更多是庫存週期調整的結果,而當前的順週期行情還處於中場,有望持續到明年一季度。(每日經濟新聞)
【連降11個季度 我國信託資產規模下滑至20.86萬億】隨着嚴監管的不斷加碼,信託行業管理規模正持續“縮水”。中國信託業協會12月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7432.79億元。自此,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已連續11個季度下降。(經濟參考報)
期市焦點
【上期所總經理王鳳海:發揮金屬期貨功能服務雙循環格局】12月3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辦的“雙循環格局下2021年大宗商品投資研討會”在廈門舉辦,上期所總經理王鳳海作線上致辭時表示,上期所將持續優化金屬期貨規則制度,探索完善金屬期貨序列,發揮金屬期貨市場功能,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訊期貨)
【“向前葱”“姜你軍”重演 農產品漲價題材發酵】從大豆、玉米的年度級別反彈,到近期“向前葱”“姜你軍”重演,農產品漲價題材不斷奏出新旋律。農產品種植板塊近期再度成為資金心頭好。(中國證券報)
【全球港口輪番缺箱運價高企 明年行情霧裏看花】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今年的全球集裝箱運輸行業好像坐上了一個神奇的“蹺蹺板”,一頭是集裝箱短缺,運價走高,另一頭是港口擁堵。兩個問題跨洋、跨洲交替上演,折磨着貨主脆弱的神經。(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