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產業家,作者丨夏目圈,編輯丨皮爺
再來看2018年馬化騰在知乎上提出的那個問題。
“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如今在這個問題下面的,是419個評論,1531萬瀏覽量。
而另一組數字是,2020年第一季度,騰訊投資29家企業,同比增加11.54%,環比減少17.17%,被投企業多聚焦產業側。
如果再往前看,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騰訊成立CSIG,任命湯道生,劃分各條產業線,打造雲啓生態……似乎都在印證着馬化騰的這個在凌晨發起的提問。
不止騰訊,阿里、百度、京東都出現,甚至更早地佈局TO B戰場,不論是用投資,還是戰略合作,都在努力構建着自身的產業生態。
與此同時,有贊、用友網絡、金蝶等B端玩家更是迎來了黃金髮展期,股價不斷突破新高,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兒。
無數的信號似乎都在做佐證着一個觀點:TO B如今已經站在了TO C左前方。在兩條不相交的軌道上,前者的加速度已然成為最佳吸睛點。
如果在2019年,我們的TO B主流論還僅是巨頭口號中的渲染,那麼在2020的後疫情時代,TO B顯然已成為真正的“實力派”。
融資兩極化:C端驟冷,B端火熱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曾説過一句話,“下一波中國互聯網如果想回暖的話,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應鏈和To B行業的創新。”
儘管當時是基於美團的“丁字架構”來發聲,但這位美團二號人物話卻被切切實實地驗證。
2019年,從一級市場投融資數據看,80%以上的案例都發生在產業領域。同時這一年,中國ToB市場跑出了55家獨角獸,包括 “中國AI四小龍”的商湯、曠視、雲從、依圖的估值都屢成新高。
而在疫情發生的2020年,這個曲線更是再次上揚。根據IT桔子數據,截止到7月31日,ToB企業服務領域融資355筆,總金額超過416億RMB。
更為精細的數字是,僅在今年7月份,ToB領域就發生50多起融資,平均每週融資消息可達10幾起。
從領域上來看,融資領域越發多樣,比如雲服務賽道SMARTX志凌海納、企業IT數勢科技、小熊U租,人力資源企業知和家、藍鳥用工,數據服務企業極道科技、思碼逸Merico、德風信息等。
除此之外,AI、大數據、安防、教育等諸多B賽道都相繼有大批資金流入。
但與之相對應的是C端消費互聯網的“中年危機”。
疫情之下,To C端消費服務端的投融資明顯低迷。雖然意外引發的“宅經濟”升温,導致局部消費領域較為火熱,比如生鮮電商領域,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投融資事件數為8件,投融資金額為55.71億元,主要包括叮咚買菜、同程生活、每日優鮮、十薈團等,而在線教育領域,上半年共發生113起投融資事件。
但整體來看,C端市場的融資,包括消費、電商、文娛等諸多領域都呈現資金“0”流入的境況。
相較於上半場“以人為本”的C端投資,如今“長期價值”的B側融資要更迅猛,且高倉。
To B窪地“C端的可選項真的是越來越少了。”這是絕大多數投資人的心聲。
基於此的一個現狀是,在類似美團、京東這類垂直領域巨頭的輻射下,很多細分領域的中小企業很難順利成長起來。
“在每日優鮮這種生鮮電商上,一般的投資機構都進不去,只有像紅山、IDG這種才有份額。”一位VC告訴產業家。
數據顯示,在互聯網領域,企業能成長到C輪及以上融資的案例數不足10%,基於馬太效應,中尾部公司想要打破這個格局可以説是不可能的事。
能看到的是,如今的C端市場可以説是遍地紅海。除了前面説到的阿里、騰訊、京東、美團等跨界玩家之外,再如短視頻領域的抖音快手,外賣行業餓了麼,還有新晉巨頭的“倖存者偏差”的拼多多,而後者也算是騰訊的“妯娌”。
而相比趨於飽和的C端,B端恰是個價值窪地。
從數據來看,中國目前企業服務的滲透率還只是美國百分之一。也就是説,從整體企業服務市場來看,中國還處於發展非常早期的階段,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企業對ToB業務的實際接受情況,與美國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這種差距意味着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也就是説,五到十年後,中國企業服務如果做到美國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對創業者和投資人而言都是很大的機會。
但這是一個長期的事,“就像買茅台,短期的波動沒意義,我賭的是它的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一位投資人説道。
從本質上看,疫情改變了投資市場的運行邏輯。
之前,資金大多選擇短期回報高、資金贖回快的項目,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風口點。而To B賽道發展慢、爬坡期長,再加上行業內存在的真假壁壘難分辨,導致融資熱鬧從來都是To C 企業。
但基於疫情的改變是,風口上的企業吸金能力強,但風險更大,容易一招棋錯,滿盤皆輸,疫情就是很好的試金石。而與之對比的是To B重在長期,重資產,加上個性化和強垂直行業屬性和技術壁壘,更容易成為資金的避險地和價值點。
“To B投資不同於To C,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長期主義。市場熱度和情緒可能影響企業的短期估值,但是長期來看,投資組合的最終成敗由企業長期價值,也就是商業本質所決定。”明勢創始合夥人黃明明就曾經強調。
事實上,如果説TO C/B有什麼不同的話,那麼其本質就是C端企業更多的是由商業社會趨勢決定,而B端企業則更多的是由人和資產來判定,相較於前者的高溢價高風險,後者的價值屬性要更強。
科創板的“橄欖枝”如果説2020年A股市場最大的變化,當屬科創板。
隨着中芯國際、螞蟻金服、京東數科的或前或後的上市(即將上市),科創板真正與“中國的納斯達克”劃等號。
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170家,總市值達3.3萬億元,平均市盈率96.28倍,平均擁有58項發明專利,其中更是不乏許多B端企業獨角獸。
更可以理解為,科創板恰是互聯網TO B市場的一劑助推器。因其特殊的上市條件,也意味着更多的TO B企業能夠順利通過上市聆訊,進而通過市場的力量來助推自身業務發展。
舉例來説,大多數TO B的獨角獸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比如中芯國際建一條生產線就需要上百億美金的投資,而且更是長期工程,這與科創板的機構資金、長期資金屬性是極為匹配的。
最新的數據是,成立一年以來,目前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大都為民營to B類企業,涵蓋了從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物聯網等在內的前沿科技領域,
同時,更能看到,科創板為科創企業構建了發展平台,解決的不僅是科創企業所需要的長期的、大量的資金問題,還通過註冊制,把對企業質量的判斷權和投資決策權交還到投資者自己手中。
即真正以市場為引導的模式轉變為由企業經營者自身經營管理的模式,更具前瞻性,也更具主動性。
儘管就當下而言,國內 To B 企業遠不如歐美成熟,大都處於成長期,平均估值偏小。但是To B 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價值和滿足個性化需求,一旦客源穩定,就能創造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可以説,科創板是TO B戰場的後方糧倉,如今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市場新的發展曲線正在形成。
如果説TO C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一階段,那麼TO B就可以看作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二階段。資金決定社會產出,趨勢發展錨定選擇。
“TO B進,TO C退。”或許這將成為整個2020的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