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組數據折射資本市場活力韌性 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

本文轉自: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中國證券報》31日刊發文章《三組數據折射資本市場活力韌性》。文章稱,截至8月30日,境內股票市場上市公司達4900家,較上年末增加203家,上市股票總市值為82.47萬億元。

在上市公司總數逼近5000家、股票市場總市值邁向百萬億元的同時,戰略性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家數超過了2200家,高科技行業市值佔比升至30%以上;在投資者數量突破2億的同時,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倉佔流通市值比重超過20%,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降至70%以下;在IPO和再融資保持常態化的同時,退市制度日趨完善,市場“出入口”更加暢通……十年來,經歷深刻結構性變化的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發展實現“量”“質”雙升,活力和韌性不斷彰顯。

業內專家認為,未來,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擴大高水平雙向開放等一系列深化改革舉措的落實落地,必將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動能。

三組數據折射資本市場活力韌性 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

(資料圖,新華社發)

(小標題)上市公司結構發生深刻變化

十年來,A股市場衝刺“千億級”“萬億級”市值的公司不斷湧現,既反映出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提升,也見證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傳遞出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號。一個顯著變化是,近年來A股大市值公司中,新經濟領域的企業正逐漸成為“主力軍”。

“過去十年,中微公司的營業收入一直以高於35%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持續增長。2019年7月,公司有幸成為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企業之一。”中微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尹志堯日前在科創板三週年活動上介紹。

成立於2004年的中微公司,深耕芯片製造刻蝕和金屬有機化合物化學氣相沉積(MOCVD)設備領域,市值一度超千億元,在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中較早達到這一水平。中微公司近日發佈的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扣非淨利潤4.41億元,同比增長615.26%。

而成立於2011年的寧德時代,憑藉在新能源科技領域的深耕,一舉造就了首家萬億元級市值創業板公司的紀錄。寧德時代如今是A股市場第三大市值公司,更是A股史上第一隻市值破萬億元的“硬核科技股”。它的崛起,成為A股上市公司結構變化的一個縮影。

“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基本盤’、轉型發展‘領跑者’的角色更加凸顯。”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介紹,截至2022年6月末,A股戰略性新興行業上市公司超過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高科技行業市值佔比由2017年初的約20%增長至約37%,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佔到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的一半以上。

按照成熟市場發展經驗,隨着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市場上還將湧現出更多的“千億市值”“萬億市值”公司。在這一過程中,A股市場自身體量也會不斷壯大。

十年來,在衝刺百萬億市值進程中,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上市公司日益成為經濟轉型升級重要的動力源;未來,在向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的創新經濟轉型過程中,資本市場將持續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無論是A股的比亞迪、寧德時代、隆基綠能,還是美股的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一批科技企業正在引領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顛覆原有產業結構,也進一步凸顯了貫穿歷次工業革命的科技進步這一主線。”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説,科技創新離不開資本的支持,資本市場在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方面具有樞紐作用。

(小標題)機構投資者持續壯大

2016年1月突破1億,2022年2月突破2億……到2022年7月,境內證券市場投資者數量已達2.07億。十年來,在投資者數量相繼跨過1億、2億大關的同時,A股市場投資者交易結構也在經歷深刻變遷。

“2021年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降至70%以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逐步建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日前表示。

十年來,我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總資產增長了約5.5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增至26.79萬億元,增長了8倍左右,行業實力大幅增強。目前,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倉佔流通市值比重由2017年初的15.8%提升至23.5%。

未來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交易佔比上升是大勢所趨。東吳證券財富管理部投資顧問團隊負責人何韜説,市場定價權已從散户投資者轉向機構投資者。2016年以來,公募、私募基金及海外投資者的持股比例穩定上升,這一趨勢在未來將延續。

“相較於前些年,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風格逐步變得理性化、長期化,投資領域側重成長股及核心資產,交易頻率逐步降低。”開源證券資深投資顧問薛凱強結合客户情況分析稱。

申萬宏源研究所政策與發展研究主管龔芳表示,資本市場系統性改革極大地推進了專業投資機構發展,其持股佔比已從十年前的15%左右升至目前20%至25%的水平,公募、外資、私募和保險成為“四大支柱”,在專業投資機構持股中合計佔比超過90%。

十年來,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持續壯大,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逐步建立;未來,伴隨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加強,健康的投資文化將得到弘揚,良性發展的市場生態也將得到涵養。

對標海外發達國家權益市場,A股市場正處於機構化的進程中,未來機構資金仍會是重要變量。“居民存款‘搬家’、公募基金髮展為機構化的長期發展趨勢提供了基礎支持,後續養老金或成為重要的接續力量。”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説。

(小標題)優勝劣汰生態加快形成

在上市企業結構、投資者結構逐漸優化的同時,A股市場“入口端”“出口端”不斷暢通,市場化程度提升,資源配置功能增強也是十年來A股市場的顯著變化之一。

在“入口端”,伴隨註冊制改革穩步推進,十年來股債融資穩步增長。據統計,2017年至2021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和再融資金額合計5.2萬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33.9萬億元。其中,2021年IPO和再融資金額合計約1.5萬億元,股票和交易所債券市場融資合計超10萬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表示,十年來,資本市場法治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強,股票、債券市場直接融資功能充分發揮,從源頭上解決了中國市場“不缺資金缺資本”的現狀。

在“出口端”,退市制度進一步健全,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逐步形成。

談及退市機制的完善,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感受頗深。他介紹,從2012年制定面值退市標準,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退市指標體系基本形成,到2014年健全主動退市制度、明確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2018年完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再到《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出台,十年來,常態化退市機制建設穩紮穩打,不斷走向成熟。

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郭俊近期表示,證監會將推進完善併購重組規則,強化公司治理監管,嚴格落實退市制度,支持上市公司紮實做好做精併購重組,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十年來,市場優勝劣汰的效應加快顯現,“有進有出、能進能出”的良性生態加速形成;未來,資本市場整裝再出發,新一輪“深改”將在註冊制改革、嚴格退市制度執行、機構投資者培育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

對於下一步改革發展,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紮實推進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平穩落地,以註冊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法治體系完善、監管轉型與能力提升等重點改革任務落地見效,進一步增強基礎制度的適應性包容性,持續優化市場結構和生態,更好發揮資本形成和資源配置功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6 字。

轉載請註明: 三組數據折射資本市場活力韌性 深化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