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前三季度保險業被罰1.86億元,財險公司“領跑”,侵犯個人信息亂象引關注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財經

三季度已盡,保險業嚴監管力度持續不減。10月9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銀保監全系統今年前三季度共披露涉及保險相關事務罰單907張,涉及金額1.86億元。財險公司罰款金額居各類公司之首,人身險公司次之,銀保監繫統對於保險中介機構的監管也在明顯趨嚴。

綜合來看,資料造假是行業痼疾,產品條款、費率、返傭問題也成為險企屢屢觸碰的雷區。

財險公司仍是處罰重災區

以處罰公佈日期為準,2022年前三季度,銀保監繫統面向保險行業下發罰單約907張,較上年同期減少6.7%,罰款金額約1.86億元,同比減少16%。

一直以來,財險公司是監管處罰的重災區,前三季度,財險公司共收到罰單391張,累計罰款約1.05億元,佔比56.55%,無論是罰單數量還是罰款金額,均遠高於其他領域;人身險公司收到罰單321張,合計被罰5936.82萬元;中介機構則收到143張,合計罰款2151.05萬元。

從違規事由來看,財險公司編制或者提供虛假報告、報表、文件、資料,虛假理賠,虛假承保,虛構中介業務以及未嚴格執行批准或備案的保險條款是被罰的主要原因;人身險公司方面,財務、業務數據不真實,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外利益,欺騙投保人,未嚴格執行批准或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以及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等問題頻頻上榜。

財險公司保費規模遠低於人身險公司,為何違規行為卻更多?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不同於人身險公司經營長期業務,財險公司多數是一年期業務,財險公司開展新業務頻次更高,違規行為出現的也就更多。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財險公司主要通過費用和渠道進行市場競爭,部分險種中介業務的手續費較高,為了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不得不在費率、報表方面作假。

雖然罰單數量和罰金雙雙降低,但從單個機構來看,監管對保險機構處罰力度在不斷加大,不僅大額罰單頻頻出現,頂格處罰也屢見不鮮。前三季度保險業收到50萬元以上機構罰單52張,另有33張罰單針對個人或者機構開出了暫停新業務、撤銷高管任職資格、終身禁業等頂格處罰。

保險中介漸成被罰“常客”

中介機構與市場服務聯繫更為緊密,經營亂象更為頻繁,也是監管的重中之重。

統計顯示,前三季度銀保監繫統針對中介機構開出罰單143張。處罰事由中,利用業務便利為保險公司牟取不正當利益,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等問題頻頻出現。

比如8月10日,廈門銀保監局對時任廈門市天地安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等3家保險代理機構法定代表人的張文元做出了終身禁業的處罰,原因在於編制和提供虛假報告報表、妨礙依法監督檢查。

當前,保險中介機構正經歷一場“去水分”的整頓。今年6月,銀保監會中介部在業內下發《關於印發保險中介機構“多散亂”問題整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清退“無人員、無場所、無業務”的保險中介機構,清退不符合現行監管要求的保險中介機構,嚴肅整治虛掛中介業務、虛列費用等違法違規行為,打擊通道過單業務。各地銀保監局陸續響應,包括北京銀保監局、深圳銀保監局、湖北銀保監局在內,多地下發文件,要求對保險中介機構進行清虛提質,開展清理整頓。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寧威指出,市場上的保險中介機構多而雜,總體數量多,但是部分中介機構並沒有體現自身的渠道價值,甚至還給保險公司增加了成本,也有一些中介機構已經淪為“殭屍機構”。它們並沒有從事保險業務,但仍然佔據着市場資源,佔據着監管資源,通過嚴監管和清虛整頓,能夠把整個行業的資源利用效率提高。

個人信息保護引監管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針對財產險公司的罰單中,監管對於農險業務的關注明顯增加。如在今年9月,肇慶銀保監分局因水稻保險承保資料不真實不規範處罰了兩家保險機構。6月,太保產險茂名中心支公司因農業保險業務資料不真實不規範被罰。此外,包括大地財險海南中心支公司在內的3家機構也曾因農險理賠問題被罰。

人身險公司罰單中,監管則注意到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6月,寧夏銀保監局針對兩家保險機構的3位員工做出了禁止進入保險業五年的行政處罰,這三位員工均存在違反法律規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此前監管已經提示將關注個人信息保護。在今年3月15日舉行的“銀行業保險業深入推進金融消費者保護”專場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表示,要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個人信息保護專項整治。現在各行各業都將信息作為競爭的核心,同時,個人信息保護也存在很多問題和漏洞,所以,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切實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提升個人信息使用的規範性,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權。

8月,銀保監會下發了《關於開展銀行保險機構侵害個人信息權益亂象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建立健全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機制,完善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儲、傳輸、刪除等各環節管理流程和操作要求,提升個人信息管理規範性,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一位中型壽險公司內部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如今監管部門對於保險業的監管越來越細化,監管的視角也轉向了產品宣傳、營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細節之處,長遠來看,嚴監管的高壓態勢不會改變,各類機構展業時需要高度關注自身業務合規,警惕違規行為出現。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